• OA系统
  • 图书馆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页
  • 所况简介
    所况简介
    1964年,为落实国家声学规划,满足国家迫切需要,形成全国声学学科研究中心,经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将原中科院电子所的水声、超声、建筑声3个实验室,1958年成立的南海研究站、1960年成立的东海研究站、1961年成立的北海研究站整体纳入声学所。声学所是从事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综...
    了解更多+
    现任领导
    李风华
    所长
    库卫群
    党委书记、副所长
    李明庚
    副所长(正局级)
    杨 军
    副所长
    杨 波
    副所长
    王 雷
    纪委书记
  • 机构设置
    领导机构
    所务会 党委会
    咨询机构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职能部门
    综合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 人力资源部 科技发展部 重大任务部 财务管理部 资产条件保障部 质量管理部 保密办公室 监督审计(纪委)办公室 造船办公室

    研究站
    南海研究站 东海研究站 北海研究站
    挂靠机构
    中国声学学会 全国声学标准化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声学计量站(CMA)
    研究单元
    声场声信息实验室
    水下环境信息感知实验室
    水下信息技术实验室
    海洋声学技术实验室
    水下航行器实验室
    超声学实验室
    噪声与音频声学实验室
    智能网络与信息处理技术实验室
    语音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无人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研究领域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声学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大研究领域: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和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声学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高性能网络与网络新媒体技术。 【详情】
    成果概况
    获奖
    论文
    专利
    专著
    科研进展
    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基于声阻抗效应的声表面波气体传感新方法
    2025-02-14
    声学所极地声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5-01-23
    研究人员在蜂窝结构中发现反常声传播特征并展示其在脱粘缺陷检测中的潜力
    2025-01-16
    声学所论文被评选为“2024年度中国高影响力数据论文”
    2024-12-11
    声学所王文团队论文获得Nature子刊2024年度热点论文奖
    2024-10-21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语音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团队在EUSIPCO 2024 LAP Challenge中夺冠
    2024-09-12
    研究人员提出面向网络加速的FPGA动态部分可重构方法
    2024-09-03
    研究人员提出逐符号运动补偿的256QAM水声通信方案
    2024-08-16
    研究人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地层横波速度层析成像新方法
    2024-07-23
    研究人员利用零群速度特征提出一种复合蜂窝结构脱粘缺陷检测新方法
    2024-07-02
    研究人员提出适用于MIMO系统的目标检测与位置估计方法
    2024-06-03
  • 人才队伍
    院士专家
    汪德昭
    马大猷
    应崇福
    张仁和
    侯朝焕
    李启虎
    汪承灏
    人才招聘
    更多+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2025年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招聘启事
    2025-04-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2025年招聘启事
    2025-04-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资产条件保障部岗位招聘启事
    2025-03-1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诚邀优秀青年人才申报2025年度海外优青项目
    2025-03-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监督审计(纪委)办公室管理岗位招聘启事
    2025-03-03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特别研究助理及博士后管理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与文化
    活动报道
    更多+
    共赏园林雅韵 乐享银龄时光——声学所组织开展退休职工2025年春游活动
    2025-05-16
    水下航行器党总支开展“严明岗位工作纪律”主题党日
    2025-05-16
    声场声信息党总支开展“严明岗位工作纪律”主题党日活动
    2025-05-09
    声学所党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
    2025-05-07
    海洋声学技术党总支召开扩大会议
    2025-04-30
  • 交流合作
    学术交流
    更多+
    声学所举行2025年第5期学术交流会
    2025-04-15
    声学所举行2025年第4期学术交流会
    2025-04-15
    声学所举行2025年第3期学术交流会
    2025-04-02
    桐乡市科技局领导与清华大学国重实验室专家学者一行到访北海研究站
    2025-03-04
    白鱀豚新秀论坛暨水下航行器实验室学术交流会顺利举办
    2025-02-25
    科技合作
    更多+
    科技导报社调研声学所
    2025-03-10
    青岛市人大代表慈国庆参加市人大代表座谈会
    2024-03-27
    青岛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张建军调研北海研究站
    2023-12-04
    超快速高灵敏声表面波氢气传感器入选中国科协科研仪器优秀案例
    2023-03-28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调研声学研究所相关工作
    2023-03-23
    国际会议
    更多+
  • 科学传播
    工作动态
    更多+
    我们的耳朵——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北京分会 “爱科学小课堂”第 23期科普活动在声学所举行
    2024-09-10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走进北海站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2024-07-15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5T专刊在京发布 国内首次系统性地在学术期刊上介绍和展示世界首创的超高场5T磁共振技术
    2024-06-28
    声学所作品获评2023年度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
    2024-04-01
    声学所参加“嗨,科学!”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北京主场活动
    2023-10-31
    科技期刊
    科普文章
    更多+
    科普文章丨耳机里的声音为什么会有方向感?
    科普文章丨嘿,siri!嘈杂的酒吧里,AI为什么听不懂指令?
    科普文章丨神奇的主动降噪技术
    科普视频
    更多+
    科普视频丨杨波:揭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科普视频丨声音的奥秘
    科普视频丨真空无法传声科普实验
    科普视频丨借声波一臂之力探神秘海底世界
  •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申请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页
  • 所况简介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主要领导
      • 历任所长
      • 历任党委书记
    • 院所风貌
  • 机构设置
    • 党的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咨询机构
      • 研究平台
        • 研究单元
        • 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 职能部门
      • 研究站
      • 挂靠机构
  • 科研成果
    • 研究领域
    • 科研进展
    • 科研产出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人才队伍
    • 院士专家
    •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特别研究助理及博士后管理
      • 博士后公告
      • 博士后规章
    • 人才招聘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国际会议
    • 科技合作
      • 合作动态
      • 专利转让信息
      • 合作项目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与文化
    • 党群园地
    • 组织文化
    • 形象标识
    • 活动报道
    • 文化副刊
      • 诗歌
      • 书画
      • 摄影
      • 散文
  • 科学传播
    • 时间轴
    • 工作动态
    • 科普作品
      • 科普文章
      • 科普视频
      • 其他
    • 科技期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重要新闻
  • 党建动态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学术报告
  • 通知公告
  • 最美科学家
  • 专题
  • 专题
    • 深入贯彻八项
    • 2025年全国两会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 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 2024年全国两会
    • 平语近人(第3季)
    • 中国科学院2024年度工作会议
    • 科技创新再出发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学习两会精神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中国科学院2022年度工作会
    • 2021年终科技盘点
    • 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十条”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党史学习教育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率先行动
    • 两学一做
    • 防灾减灾
    • 十八届四中全会
    • 喜迎十八大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快捷通道
    • OA系统
    • 继续教育网
    • ARP
    • 违法违纪举报
    • 信访渠道
    • 图书馆
    • 正版软件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新闻媒体
    • 政府机构和组织
    • 国内院校
    • 国内科研机构
    • 国际科研机构
  • 网站纠错
科普作品
科普文章
科普视频
其他
其他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学传播 科普作品 其他

网络新媒体向我们走来

发布时间:2009-07-19
【  小 中 大  】

傍晚,小龙和爸爸、妈妈回到家里,不约而同地打开各自的电视,准备好好放松一下。小龙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就是爱看动画片,这不《哪吒传奇》开始了。小龙看得正高兴,电视上突然出现一个胖墩墩的男孩在向他打招呼,原来是同学小虎邀请他一起参加班级的网络联欢会。小龙兴奋得按了一下遥控器,果然,他们班的同学都已经在一个网络虚拟的大厅中等着他了。

爸爸正在看新闻,手机响了,通知他今天AC米兰队的意甲比赛提前开始了。原来爸爸是个地道的AC米兰队的球迷,预订了他们队所有的比赛直播。爸爸赶紧切换到预定的频道,开始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大呼小叫。

妈妈近来工作很忙,连续剧《我爱我家》看到第30集就没时间看了。这不,她打开电视进入点播大厅,选择《我爱我家》的第31集,准备趁放假把落下的20集追回来。看着看着,她发现剧中和平穿的衣服不错,就按遥控器进入电视商城,先看了看这件衣服的详细介绍,然后选择适合的款式,再进入电子银行付了钱,就算是把衣服买下来了,24小时内送货上门,你说方便不方便。还有呢,等她从电子银行退出来,还可以从刚刚中断的地方接着看她的连续剧。

以上的场景你是不是觉得既向往又疑惑,这到底是真是假?实际上,上面的场景包含了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的诸多方面,它们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在实现,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数字信息娱乐和移动通讯为标志的各种新媒体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新技术为媒体的制作、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新媒体的形式不断涌现,并深刻地影响了传统媒体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新媒体

新媒体泛指撼动人类文化和既有体验基础的表示技术。在古美索不达米亚,新媒体是文字的发明;15世纪的欧洲,新媒体是活字印刷机的发明;在我国,文字发明于轩辕黄帝时代,活字印刷术发明在11世纪的北宋。今天,新媒体系指以计算机体系为基础、用以实现信息生成、表示和通讯的多种融合技术。具体地讲,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形态的网络作为信息传送平台,以计算机、电视及移动电话作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作为传播信息形式,具有对等互动特征的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简而言之,“新媒体”是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

新媒体技术使个人能随时随地以有线、无线、移动的方式成为网络媒体内容的制作者、发布者和接收者,从而有别于传统媒体使用两分法把人们划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阵营。它消解了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之间的边界,真正实现了“跨媒体”;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消除了网络(互联网、广播网、移动通信网和固定通信网)之间的边界,可以“跨网络”;消解了终端(PC、手机、机顶盒等)之间的访问边界,实现了“跨终端”。包括网络电视、有线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播客、视频聊天、远程医疗在内的许多新媒体业务形态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网络电视(IPTV)

1926年,一位贫穷的、天才的而又有些疯癫的苏格兰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了一种“魔盒”,可以将人的影像动作实时发送到20千米以外的地方。1929年最早的电视广播在伦敦开播,使用了这个苏格兰发明家建造的系统。贝尔德的画面只有30条宽谱,并且是黑白两种颜色,这使得画面非常模糊,一点儿也不像现代的电视广播。虽然它的图像小而暗淡,并且摇晃不定,但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从远处传来的活动的影像,它标志着电视的诞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今天我看到的电视画面已经是由625条扫描线组合起来的,是彩色的。

传统电视播放存在的问题在于传统的电视是单向广播方式,它极大地限制了电视观众与电视服务提供商(如电视台)之间的互动,也限制了节目的个性化和即时化。如果一位电视观众对正在播送的所有频道内容都没有兴趣,他(她)将别无选择。这不仅对该电视观众来说是一个时间上的损失,对电视台来说也是一个资源的浪费。另外,目前实行的特定内容的节目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播放,对于许多观众来说是不方便的。一位上夜班的观众可能希望在凌晨某个时候收看新闻,而一位准备搭乘某次列车的乘客,则希望离家以前看一场原定晚上播出的足球比赛录像。于是乎,借助于当今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就出现了网络电视(IPTV)。

尽管数字电视相对于传统模拟电视有许多技术革新,但只限于信号形式的改变,而没有触及媒体内容的传播方式,它们都具有频分制、定时、单向广播等特点。而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用户在家中可以有两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1)计算机,(2)机顶盒+普通电视机。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现在的IPTV系统通常包括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节目采编、存储及认证计费等子系统,可采用广播,组播,单播多种发布方式;可以非常灵活地实现电子菜单、节目预约、实时快进、快退、终端账号及计费管理、节目编排等多种功能。另外基于互联网的其它内容业务也可以展开,如网络游戏、电子邮件、电子理财等等。

时移电视

现有的IPTV媒体服务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在互联网上通过将接收到的电视数据或预定的影片连续的对观众实时播放以达到与普通电视同样的效果,另外一种则是将电视节目录制保存下来,然后向客户提供类似于普通电影的视频点播(VOD)服务。在第一种方式下,客户端通过请求被动接收广播的媒体数据,而无法主动进行VOD的各种VCR操作,如跳转、快进、快退等。在第二种方式下,客户请求的方式与VOD完全相同,因此客户端只能点播已经存在录制好的媒体数据,不能及时享受最新的电视节目和实时服务.

而时移电视(TVOD)是一种结合了实时数字电视及VOD业务的点播式网络电视业务,它针对实时的数字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提供快进、快退、前跳、后跳、暂停等丰富的VCR操作,使实时、不可控的电视节目如同在家欣赏VCD、DVD般方便、可控。时移电视在服务形式上,可以有多种方式:(1)按栏目划分节目,点播后只收看该栏目的内容,栏目结束后点播结束;(2)按栏目划分节目,点播后从栏目开始处连续收看;(3)按时间划分节目,即电视节目按时间片分割,播放时按时间段收看;(4)按时间划分节目,播放后从点播处连续收看;(5)直播状态下用户通过回退方式进行入点播方式,即提供电视服务的PVR(Personal Video Recorder,个人录像机)操作功能。

数字权益管理

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新兴传输方式以及电脑、手机、PDA等多媒体终端的出现和普及极大地拓展了广播影视节目的传播范围。传统传媒行业与宽带网络等应用服务的逐渐融合给广播影视节目的制作传播和消费带来了全新的形态。然而由于数字媒体具有易于无损拷贝分发等特性,人们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免费并且没有任何质量损失地批量复制和传播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数字媒体产品和内容。对传统的版权保护制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数字权益管理(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是解决现有上下载、播放以及视频点播过程中数字媒体内容的版权管理、保护多媒体等内容免受未经授权的播放和复制的一种方法,它为内容提供者保护其私有音乐或其他数据免受非法复制和使用提供了一种手段。数字权益管理技术通过对数字内容进行加密和附加使用规则对数字内容进行保护,其中,使用规则可以断定用户是否符合播放数字内容的条件,可以防止内容被复制或者限制内容的播放次数。不同于传统的数字版权保护,数字权益管理不仅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利益,而且提供管理和保护整个数字产品价值链从创作到发行再到消费这一链条中所有参与者的权利。

高清数字电影播放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中,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延伸。文化艺术对于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舒缓心理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代社会,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成为放松心情、温润心灵的“润滑剂”和“减压阀”。

放电影是普及文化艺术的一种方式,技术的进步使得电影成为人们的是视觉盛宴、听觉大餐,没有任何其它娱乐项目可以取代。数字电影放映系统是一种具备高质量、低成本、流动性强、保密性好等优势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使看电影完全成为大众娱乐项目,更加平民化,使数字电影走向农村、厂矿、社区、部队、学校……降低了电影文化消费门槛。同时,还对国产优秀影片的制作起到促进作用,促使电影制作者从火热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和人民群众的生动创造中吸取营养,创作出更多体现和谐精神、讴歌真善美的电影作品,充分展示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美好,更好地发挥电影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数字电影放映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下载已发行的影片,把相应的文件通过USB移动硬盘或者网络拷贝存储到播放器中,播放器在已授权的情况下将加密的高清数字音视频文件先解密再通过硬件解码,输出成高清的视频信号,通过投影仪显示在银幕上,同时音频通过音响系统播放出来,以达成电影放映的效果。


附件下载:

上一篇:

HNC介绍

下一篇:

知识创新成果践行“科技奥运”理念

新闻媒体
  • 新闻媒体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中国科技网
  • 科学网
政府机构和组织
  • 政府机构和组织
  • 中国政府网
  • 科技部
  • 财政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中国科协
国内院校
  • 国内院校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南京大学
国内科研机构
  • 国内科研机构
  • 中船重工
  • 地科院
  • 医科院
  • 铁科院
国际科研机构
  • 国际科研机构
  • 美国声学学会
  • Scripps海洋研究所
  • 哥本哈根大学
  • 勒芒大学
旧版回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1996 - 2021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备案序号:京ICP备16057196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01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邮编:100190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