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研究所,让公众看到科技的神奇
8岁的谢丹文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他的对面有一台机器人正在给他画像。6分钟后,一张小丹文的画像从机器人的身旁“飘”了出来,画得还真像。在旁边,许多孩子排起了队,都在等待机器人为自己画像。这是今天上午记者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见到的一幕。...
-
科学认识医用超声耦合剂——访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牛凤岐教授
当您到医院超声科室进行超声检查时,检查部位会被涂上一种淡蓝色的透明凝胶。这种凝胶就是医用超声耦合剂。它是超声诊断与治疗操作中不可或缺的专用制剂,属于医疗器械的一个品种。为了确保其符合安全、有效的原则,国家有关部门对已经大量生产和普遍使用...
-
专家解读神秘的“实验1”号
停泊在三亚凤凰岛码头的中国科学院“实验1”号新型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1”号先进的动力定位实时显示屏■新闻缘起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综合科学考察船中国科学院“实验1”号,近日在海南三亚凤凰岛码头启程首航。“实验1”号科考船...
-
中科院近百研究所向公众开放
5月16日,周六,平日在安静进行各项科研工作的中科院各研究所,迎来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客人。他们有来自高校的大学生,也有北京市甚至全国的中小学生,还有来自各地的市民。在中科院声学所,来自北京55中的一位学生对着话筒哼了《青藏高原》里的几...
-
全新“网络不良信息检测系统”成功研发
通过语义而非关键词区分网页内容传统的网络检测系统一般只能基于关键词对网络信息进行机械的识别和过滤,如想屏蔽一些邪教网站,往往那些批判邪教信息的网页也会一并被过滤掉。近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成功研发出了一套能通过语义理解信息,进而...
-
中国噪声研究得到国际上的重视
噪声音量在升高“关于噪声研究,国际上近些年出现了许多新方向。过去,噪声污染主要是平面的,而现在的噪声污染是立体的,随着高架路和城市建筑物的升高而发生变化。同时,噪声控制工程也呈明显发展趋势,过去的噪声控制项目一般为几万元人民币,...
-
噪声认识:我们需要跳出误区
处在小康生活水平之中的中国都市人越来越多地体验到了一种“污染”——噪声污染。空港航班的频繁起降,公路汽车的飞驰,轨道交通的不断延伸,再加上此起彼伏的家居装修,都市人身不由己地已被噪声所包围,他们渴求的是“安静”。然而,前不久在上...
-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劲林:新媒体是一种对等传播方式
王劲林,男,43岁,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传播与控制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昨日,王劲林在研讨会上以“新媒体、新网络、新空间”为题,对国家新媒体网络工...
查看更多(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