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为贯彻全国和北京市科技大会精神,推进首都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就共建“北京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中心”签署协议。这是从2004年以来中科院声学所与地方、企业共建的第11个合作项目,这些合作项目不仅提高了声学所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而且也对该所的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科院声学所自1964年成立以来,面向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承担了国家各方面大量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创新研究项目,并已逐渐发展成为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促进声学技术发展为己任、面向社会应用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所。
在声学所成立之初,就建立了青岛北海研究站、上海东海研究站和海南南海研究站,以加强研究所在科研应用中的实验保障,提高与地方政府的协作能力。在4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声学所以地方发展需求为切入点,成功地完成了多项与地方、部门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成了城市四大主要环境噪声源,尤其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对城市声环境的污染问题,呈现出上升趋势。
北京市人口密度大,居住较为集中,交通线路网络密布,超过100万居民位于交通噪声污染区域内。以北京五环路为例,有超过100个敏感区域受到五环路交通噪声的污染,其中60余处受污染程度严重,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治理。2005年~2008年北京规划建设次干线以上级别的道路超过130条,由此将会使城市交通网络更加密集,交通噪声污染范围更加广泛。噪声作为交通发展畅通、安全、环保三大要素中环保的重要内容,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已经成为制约交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道路甚至因群众的强烈反应不得不推迟施工。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噪声也呈现出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群众的投诉率也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了社会安定。特别对于北京来说,由于人口密度较大和居住集中等特点,社会生活噪声更加突出,近年来社会生活噪声投诉占环境噪声投诉的40%以上。这些噪声的降低,可有效改善城市声环境,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中科院声学所正是基于上述问题,从解决北京城市声环境污染问题角度出发,与北京劳保所协作共建了“北京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中心”,启动了“北京城市环境噪声关键性和共性控制技术的研究”课题。中科院声学所所长田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该项目将针对目前北京市影响市民生活环境的最主要的噪声源——城市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包括北京城市交通噪声和社会噪声污染与危害的现状、声源特性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符合北京实际情况的城市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控制技术和管理方法。该项目的开展,将对2008年北京奥运、宜居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事实上,声学所的合作项目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地区,声学所已经把合作的触手伸向了长三角地区。2005年中国科学院和浙江嘉兴市政府签订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的协议,在此基础上,声学所也分别与嘉兴市秀成区签订了共建《中科院嘉兴中心声学所分中心》的协议。
声学所分中心以声学所的技术和人才为依托,充分发挥和利用嘉兴各方资源,面向国家需求和地方科技发展需求,在海洋工程技术、电声技术、超声技术和医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建立技术转移研发基地,面向产业化开展工程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目前声学所分中心已在声学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超指向性扬声器系统产品开发和嵌入式流媒体处理系统产品开发工作,同时海洋水声工程项目“水声导航应答设备研制”中的小批量生产、系统优化和试验工作也同时在嘉兴分中心顺利进行,为水声工程项目在嘉兴的产业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声学所所长田静在谈到院地合作经验时说,声学所从一个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的研究所发展成为以战略高技术研究为主的研究单位,继而积极实践院地合作,既为满足国家安全需求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贡献了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所的文化和工作理念必须不断地转变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研究所更好、更快地融入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多年的科研成果尽快推广,回馈社会。
而作为国立研究所,我们也看到声学所拥有深厚的应用基础研究底蕴和引领产业发展能力的技术优势,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前瞻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可以促进企业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上参与市场或国际竞争,这正是目前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和大多数企业所急需的。
说到今后的发展,田静表示,声学所将按照中国科学院三期创新的统一部署,把与社会资源相结合作为声学所三期创新期间实现战略性转变的突破口,并着手调整产业化政策,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切实推进院地合作。
据了解,声学所目前邀请北京丰收企业管理顾问公司为其产业化总体发展策略和机制设计进行咨询服务,希望通过突破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性约束,建立完善技术转移与产业化发展平台,完成声学所三期创新提出的“源自成果转化和企业委托项目的收入占声学所总收入的20%~30%”的工作目标,实现“广泛吸纳和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科研体制的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发展战略。(记者 郑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