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2023年第1期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学术交流会的主题是“国家自然基金申请经验分享交流”,由科技发展部组织,邀请水下环境信息感知实验室姚美娟副研究员、水下信息技术实验室迟骋副研究员作报告。声学所本部及三站广大青年职工和研究生近百人通过现场和线上方式参加了会议,科技发展部主任周城光主持会议。
周城光致辞(左)、黎瑛讲话(右)
周城光首先感谢了两位报告人对基金申报经验的分享,并介绍了科技发展部在国家自然基金方面的组织部署情况,他希望科技发展部与全所科研骨干一起,共话基础研究相关工作,不断推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发展贡献力量。
专家作报告
姚美娟作《从青年基金到面上基金》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国家自然基金的主要评价点,并从个人体会分享了基金撰写要点——研究基础,创新性及可行性,延续性。她分享了在“近海面气泡层耦合问题”的探索、发现、试验、讨论、以及理论模型修正及验证的科研经历,她认为凝练和发掘新的科学问题是基金选题创新性、方案可行性的重要支撑,也是争取专家认可的主要依据。
迟骋作《找源头,凝练真问题:基金申请分享》的报告。首先,他分享了针对“不需要环境信息的微弱信号被动定位”问题的关键要素分解和科学问题凝练的构思过程,并强调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是科学问题构思的关键环节。而后,他指出国家自然基金申报的关键要点:重视立项依据,凝练科学问题,反复打磨基金申请书,平时注重研究积累,并积极与同事、同行的沟通交流。最后,他总结“找准切入点,凝练‘真’问题,细心打磨,不断提升本子质量,国自然申请的道路上一定会斩获颇丰!”。
黎瑛主管介绍了近年来国家自然基金的申报情况,以及2023年基金申报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展开介绍了两位学者的基金申请历程。她指出这两位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的申请经历体现了严谨的学术作风、过硬的基础研究成果、研究工作的延续性等特点,并鼓励青年骨干积极申报国家自然基金。
与会人员就海底噪声问题、基金申报领域和基金写作方式等问题与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术交流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