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3月24日,告别了都市的喧哗,我们坐上了开往山西的旅游大巴,去感受那份文明遗迹的冲击。大巴行驶在驶往山西省会的“太旧”高速上,看着两边的太行山脉,不时会想起很多中学课文中的一些熟悉的名字。
中午时分,经过了短暂的就餐休息之后,我们来到了旅途中的第一站,晋祠。
“难老泉,听听名字就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不必看见,就仿佛已经看见了。那喷涌的水源,那长流的碧波,永远是活泼的,青春常在的。” 吴伯箫老先生的这篇文章,可能是我对山西的最初印象。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对晋祠有了深度的了解,同时也对很多的历史知识有了深度的理解。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由于年代久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隋槐在祠内的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给人一种历史的冲击。再联系我们常听说的中华文明的祖先“尧、舜、禹”,也就明白了五千年的含义。
离开晋祠,我们来到了近来央视热播的“乔家大院”。山西的大院文化除了乔家之外还有灵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祁县与乔家大院齐名的渠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喜喜”字。整个大字占地 8724.8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 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字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 3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僚望垛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 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离太原以南100公里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住宿在这座古城内,感受着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实在是一种惬意的享受,特别是那里的特色小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漫步在砖石的街道,忽然间一种历史与现代好像在此刻衔接。
次日,我们登上了平遥古城,现在保存的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时的原状,周长6.4公里,大致呈方形,南北各开一门,东西各开两门,四角各建有角楼,被形象地比喻为龟城。墙体内筑夯土,外包城砖,环周共有敌楼72个,垛口3000个,象征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城墙四周还开有护城河。平遥作为晋中地区的兵家要道,经历了无数的战争,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看着这样大气的城墙建筑,真的有一种类似登临长城的感受。
平遥城内的票号尤其以日升昌为最有名,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似乎对晋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以自己的不畏艰难,诚信为本,礼义为道,兢兢业业,勤俭经营,将我国近代的金融业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其中很多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建设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旅游的特产总是少不了的,我们也不例外,买了很多的老陈醋、平遥牛肉,还有很多的特色产品,实在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坐在返京的车上,看着迎面而来的现代冲击,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这次旅游的意义,了解历史,开拓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