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 建 队 伍
9月24日,招募2008 IEEE 国际超声大会组织青年志愿者的通知就张贴出来了,报名的截止日期是10月14日,可早在截止日期之前就有很多同学报名,远远超过了大会需要的志愿者人数。最后经过严格选拔,确定了本次会议的志愿者。为使志愿者们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林伟军副研究员组织召开了两次准备会议。
在10月14日召开的第一次志愿者会议上,本次大会的共同主席张海澜研究员(大会有两个共同主席,另一个是卢建宇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声学学会和声学所的领导以及以应崇福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声学家对志愿者工作的重视、要求和期望,然后给大家详细介绍了IEEE2008超声会议的基本情况,会议的日程安排及相关的志愿者工作等,最后张老师希望大家以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为榜样做好工作,并对志愿者的着装、举止、态度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这次会议也了解了志愿者的基本情况,按照他们的特长和意愿对志愿者进行了初步的分组。会后大家都开始细心准备了起来,志愿者们除了熟悉会议网站上具体的日程安排和各项工作的要求外,大都提前开始练习一些常用的英语对话,以便更好的与参会代表沟通。
在10月31日召开的第二次志愿者会议上,声学所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小民研究员和超声学科组长王秀明研究员分别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英语动员。在王小民书记的动员中,他首先代表所领导感谢了超声室对承办此次会议所做的工作,其次他要求广大志愿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微笑展现我们所“国家的声学所、国际的科学家”的目标,最后他希望大家能够在此次会议上多与国际的青年声学工作者交流,进而达到展示自我、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广交朋友的目的。王秀明研究员在讲话中首先感谢了所领导在本次会议承办中所给予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其次他希望大家在重视英语交流的同时,更应重视“Idea”的交流,最后他希望大家在本次会议上多多“Practice”。在这次会议上,根据大会的最新活动要求,大会志愿者队长张秀梅对志愿者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工作分组,将18名志愿者按照工作需要分成了几个小组:大字报(poster)组、注册和信息咨询组、会场服务组及一些其它相关的工作组。由于涉及的任务比第一次动员会时预想的要多,因此每位志愿者的任务安排的都很多。会后,在林伟军的带领下,大家首次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见到了本次会议的另外一位共同主席卢建宇教授、会议的财务总管Jan Brown博士及中国科协会议中心的徐健经理,认真听取了他们对每项工作的具体描述,解答了大家之前所不了解的问题等,并熟悉了整个会场的布局。
传 播 微 笑
11月1日下午,本次会议的注册和咨询工作首先拉开了大会志愿者工作的帷幕,负责这一工作的王晶、姜博、王敏、李永安和崔寒茵同学下午提前来到了会场,熟悉网上注册和现场注册的流程,之后随着参会人员的陆续到来,他们也开始实践了起来,当天就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为参会人员准备的预演室也是1号下午开始启用,负责这一工作的王欣同学也是志愿者中最先开始行动的一员,由于只安排了他一个人负责这个房间,自始至终王欣同学都在这个房间服务,没有机会去听取分会场的报告等。
从第二天开始,其他的志愿者也都开始了各自的工作。按照大会的日程,2号有12位国际知名专家的短课程讲座(short course),从早到晚分四个会场同步举行。负责分会场工作的七位志愿者(师芳芳、苏畅、丁宏宇、蒋斌、付琛、韩少博、何庆)很早就来到了会议中心,他们在每场课程开始前仔细检查代表的“听课证”、发放课程资料,之后又收取课程评价表等,期间遇到了一些紧急的问题,比如有的代表忘记带听课证等,但最后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他们一直忙到当天晚上10点多。另外有些代表因为之前没有看清课程内容等原因,错过了听课的时机,到志愿者那里索取课程的资料,甚至提出出钱买资料。本着遵守大会的原则和要求,这些代表的要求通过我们志愿者的耐心的讲解下都得到了满意的解决。当天下午,大会组委会在颐和园招待为大会做出贡献的各国友人,负责会议大字报(poster)工作的四位志愿者(安志武、陈秋颖、程利娜、朱祖扬)也干起了“兼职”,照顾出席招待活动的代表。为了做好这件事情,他们事先都到颐和园的英文网站看了一遍又一遍;当天下午颐和园那边的风很大,但志愿者们为了让与会代表们很快的在人群中找到他们,穿的都是配发的薄毛衣。他们在寒风中热心地为大家引路,招呼代表上下台阶游船,有的还向大家介绍颐和园的历史典故,为代表们合影留念。直到晚上9点才陪同代表们安全返回到会议中心。
11月3号到5号,分会场报告和大字报等工作也开始了。其中,本次会议共有六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面积都很大,每个分会场每天共有四场报告,中间间隔一个半小时。许多分会场在报告结束后还有很多人在讨论问题,休会期间还有一些作者会过来检查或者提前拷贝演讲稿等。每个分会场只有一名志愿者负责,整天都腾不出休息的时间,但他们毫无怨言,竭尽全力的把工作做好。大字报组的志愿者每天早上8点之前需要把当天所有的标签贴到准确的位置,之后就帮助陆续过来的代表粘贴大字报,晚上6点半之后再把大字报的展示板清理干净。由于很多大字报上都沾满了胶,由于没有合适的除胶工具,志愿者们的指甲盖成了最好的除胶工具。几天下来,大家都开玩笑说以后很久都不用剪指甲了。注册台那边的志愿者的工作重点随着大会的进程每天都在变,前两天主要是注册和信息咨询服务,而后面的几天随着分会和poster的陆续展开,她们一方面要保证注册台这边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要支援各个分会场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负责本次志愿者招募工作的林伟军老师在与会期间全程参与负责组织和协调各小组的工作,联系科协的老师解决大家的交通和就餐等问题,会议期间林老师还多次出动自己的私家车为志愿者提供方便,可以说他是志愿者们的“志愿者”。
收 获 成 长
会议结束了,志愿者都很疲惫,但也很激动很快乐。他们在相互分享着自己在会上新认识的朋友、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和自己的一些感受等等。很多志愿者通过参与这次高水平的会议,有幸见到众多在学术界很有影响力的学者,见识了他们对于科学问题的态度,研究思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羡慕之余也是对自己一种督促,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也能取得一些可圈可点的成果。另外,大家普遍感到,开会之前那种对自己口语的顾虑是大可不必的,只要能够说出来,即使犯一点语法错误,无论是欧美的还是日韩的,都能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感谢所有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辛苦劳动保证了会议工作的顺利进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在“国家的声学所,国际的科学家”组织目标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的声学工作者的风采,他们的工作成绩再一次为中国声学学会和中科院声学所争得了荣誉!

大会共同主席张海澜研究员、卢建宇教授,大会财务总管Jan Brown博士,林伟军与全体志愿者合影

耐心咨询

张贴大字报

志愿者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