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声学所在德昭楼218会议室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座谈会。副所长张春华,党委副书记王小民,所长助理黄正、易洪,超声学科组组长王秀明研究员,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室主任郭良浩等在所的所领导、所长助理、学科组组长、实验室主任、机关处长共计17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小组组织。
此次专题调研座谈会是声学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深入调研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调研活动,查找和解决声学所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推进研究所的工作。
座谈会由张春华副所长主持。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中,与会人员围绕座谈会确定的主要议题,研究所创新能力建设和体制机制调整,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战略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和深入的讨论。
张春华指出,研究所的创新能力建设关系到声学所将来是不是能够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科研单位的要求。创新能力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体制机制又涉及到学科布局、组织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声学所目前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科研工作的新要求。主要是部分实验室学科方向重叠,导致所内资源共享不畅,不能充分发挥研究所的综合优势,集中力量去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引领学科前沿。因此,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在如何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关于发展战略研究,张春华说,声学所重视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和安排,成立了发展战略办公室,下面要思考如何建立发展战略研究体系和开展战略研究的问题。战略研究体系分实验室和研究所两个层面,形成矩阵式结构。从学科发展来说,要兼顾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
王小民着重谈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无论何种工作总是要靠人去完成的。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从研究所层面来说,必须按照中央要求的精神,做好人事工作和人才工作,不但要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要突出人才工作这个重心,真正从思想认识、职能定位、管理方式上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才为先的理念。
为此,要实现从传统人事工作向现代人事工作思想观念的转变,从“封闭人事”向“开放人事”的观念转变;不断强化服务人、服务人才的思想观念;突出人才工作在人事工作中的地位,把人才工作与人事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做到用人才工作引领人事工作,突出人才工作这个重心;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这个原则,形成党政配合,齐抓共管的合力;重视营造和谐奋进的环境,激发人才的创造力,为研究所长远战略的实现造就一支数量适度、结构合理的高质量人才队伍。
超声学科组组长王秀明研究员认为,加强研究所创新能力建设,首先要明确所长、学科组长、室主任、研究员等各类人员的职责,从而使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打一个通俗的比喻,如果把争取项目比作狩猎的话,所长应该负责确定兔子(猎物)的大致方位,把握方向;学科组长指兔子,室主任扛枪打兔子,研究员拣兔子,副研以下剥兔子,各司其职。这样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就能顺利完成整个狩猎工作。
在接下来的座谈中,与会同志结合自己所在部门的科研和管理工作情况,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如何加强研究所创新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所长助理易洪说,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应该抓住共性的东西。要把大家的需求尽量考虑进去。要加强所内协调,做好集中投入。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室主任郭良浩说,声学所近几年成绩很大,但也要有危机感。要更加重视声学所整体发展,尽量做大,做强。在做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需求,有短期安排,也有长期安排。充分利用社会、企业的特长,把学科布局做好。图像声纳技术实验室主任许枫说,解决内部竞争的问题,首先要把蛋糕做大,加强声学所整体规划,确立声学所在行业中的地位。数字系统集成实验主任王东辉认为,要注意科研人员、包括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业化工作,要考虑从全所角度开展工作,集中所里资源一致对外。医用声学实验室主任肖灵指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要真正体现在管理实践中。所务委员、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中心副主任倪宏说,声学所现有的组织架构,有其历史原因和历史作用,从现在来看,弊病较多,应该进行改革。从所层面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合并的合并,进一步凝聚研究力量。杨军研究员说,声学所在人才引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后还要继续加大投入,解决人才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质量处处长王强说,质量工作是研究所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部分,要进一步加强,特别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行政资产处处长迟宓宓说,机关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