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国防水声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汪德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2月28日14时零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汪德昭同志是江苏省灌云县人。1928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4年6月赴法国巴黎大学朗之成实验室任研究生,194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并留法进行科学研究。1956年底,应周总理号召携全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先后担任中科院器材局局长,原子能研究所同位素分离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七室主任,主管水声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1964年组建声学所并出任首任所长,肩负起组建我国国防水声科学研究,建立水下万里长城--反潜预警体系的重任。1957年被增补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声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全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委水声学领导小组组长、顾问,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和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学科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归国华侨联合会荣誉主度等职,《理论物理丛书》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振动、波、声学分部主编,《中国科技史料》主编,《科技导报》顾问编委。他是法国物理学会和声学学会会员,英国《低频振动与噪声学报》编委,联合国教科文组长前总干事姆博(A.M'bow)教授组织的知名科学家小组成员。欧美同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留法同学会理事长。他是全国人大一、二、三、四届代表,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法国期间,他完成了很有创见性的博士论文《大小离子平衡态研究》,荣获法国科学院虞格大奖,并被誉"朗之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二战期间,承担了"主动声纳加大功率"的研究,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59年组织并参加了在我国南海的中苏联合水声考察工作,开展了"浅海声场"等一系列水声研究。1965年组织并参加了我国北海的水声综合试验。1975年起草我国海岸水声预警体系的研究发展规划。1978年亲自率领一批水声专家远赴西沙群岛海域进行我国的首次深海水声试验。是我国首先积极倡导研究白鱀豚的科学家,并带领科研小组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
在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汪德昭同志发表了主要学术论文50多篇,同学生合作出版了第一部《水声学》专著"文化大革命"期间,声学所被撤销,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仍积极参与水声物理与水声工程的研究。他满怀发展我国声学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向邓小平同志写报告,建议恢复声学所。根据中共中央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他提出改革方案,使声学所科研工作很快走向正轨,科技成果硕果累累,1979年,声学所受到国务院的嘉奖。"浅海声场"研究进入国际前列,内波是浅海声场的前沿课题,也取得重大成果。
汪德昭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参加了"少年学会"。解放战争时期,努力为党工作,对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巴黎曾任两"留法同学会"理事长,被誉为中国的"地下大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保护法国教授朗之万的安全,他不顾个人安危,做了许多工作。他组织制做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挂在巴黎的支援抗美援朝的募捐大会上,他盈泪讲演,号召捐献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
汪德昭同志在国际学术活动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作为访问教授,或参加科技代表团,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曾数次出访英国、法国、苏联等十余个国家,为发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声学研究的国际地位做出了贡献。他为第14届国际水声会议在北京举行,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 鉴于汪德昭同志突出的科学成就和推进国际国内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他曾荣获法国声学学会最高奖章、中国物理学会荣誉证书及奖章、巴黎市政府荣誉奖章、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法国总统颁发的军官级荣誉军团勋章等多种重要科学奖励,1968年以来瑞典科学院还曾三次请他推荐诺贝尔奖候选人。
汪德昭同志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对待青年人爱护备至,诲人不倦,非常感人,几十年来如一日,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人才,内有三位学生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前进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汪德昭同志的逝世,是我国物理学界、声学界无法估量的损失。让我们他悲痛为力量,为科教兴国知识创新工程而努力奋斗。汪德昭同志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汪德昭院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