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A系统
  • 图书馆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页
  • 所况简介
    所况简介
    1964年,为落实国家声学规划,满足国家迫切需要,形成全国声学学科研究中心,经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将原中科院电子所的水声、超声、建筑声3个实验室,1958年成立的南海研究站、1960年成立的东海研究站、1961年成立的北海研究站整体纳入声学所。声学所是从事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综...
    了解更多+
    现任领导
    李风华
    所长
    库卫群
    党委书记、副所长
    李明庚
    副所长(正局级)
    杨 军
    副所长
    杨 波
    副所长
    王 雷
    纪委书记
  • 机构设置
    领导机构
    所务会 党委会
    咨询机构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职能部门
    综合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 人力资源部 科技发展部 重大任务部 财务管理部 资产条件保障部 质量管理部 保密办公室 监督审计(纪委)办公室 造船办公室

    研究站
    南海研究站 东海研究站 北海研究站
    挂靠机构
    中国声学学会 全国声学标准化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声学计量站(CMA)
    研究单元
    声场声信息实验室
    水下环境信息感知实验室
    水下信息技术实验室
    海洋声学技术实验室
    水下航行器实验室
    超声学实验室
    噪声与音频声学实验室
    智能网络与信息处理技术实验室
    语音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无人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研究领域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声学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大研究领域: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和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声学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高性能网络与网络新媒体技术。 【详情】
    成果概况
    获奖
    论文
    专利
    专著
    科研进展
    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基于声阻抗效应的声表面波气体传感新方法
    2025-02-14
    声学所极地声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5-01-23
    研究人员在蜂窝结构中发现反常声传播特征并展示其在脱粘缺陷检测中的潜力
    2025-01-16
    声学所论文被评选为“2024年度中国高影响力数据论文”
    2024-12-11
    声学所王文团队论文获得Nature子刊2024年度热点论文奖
    2024-10-21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语音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团队在EUSIPCO 2024 LAP Challenge中夺冠
    2024-09-12
    研究人员提出面向网络加速的FPGA动态部分可重构方法
    2024-09-03
    研究人员提出逐符号运动补偿的256QAM水声通信方案
    2024-08-16
    研究人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地层横波速度层析成像新方法
    2024-07-23
    研究人员利用零群速度特征提出一种复合蜂窝结构脱粘缺陷检测新方法
    2024-07-02
    研究人员提出适用于MIMO系统的目标检测与位置估计方法
    2024-06-03
  • 人才队伍
    院士专家
    汪德昭
    马大猷
    应崇福
    张仁和
    侯朝焕
    李启虎
    汪承灏
    人才招聘
    更多+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2025年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招聘启事
    2025-04-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2025年招聘启事
    2025-04-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资产条件保障部岗位招聘启事
    2025-03-1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诚邀优秀青年人才申报2025年度海外优青项目
    2025-03-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监督审计(纪委)办公室管理岗位招聘启事
    2025-03-03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特别研究助理及博士后管理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与文化
    活动报道
    更多+
    声场声信息党总支开展“严明岗位工作纪律”主题党日活动
    2025-05-09
    声学所党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
    2025-05-07
    海洋声学技术党总支召开扩大会议
    2025-04-30
    噪声与音频声学党总支开展“严明岗位工作纪律”主题党日
    2025-04-30
    水下信息技术党总支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带头过紧日子”主题党日
    2025-04-27
  • 交流合作
    学术交流
    更多+
    声学所举行2025年第5期学术交流会
    2025-04-15
    声学所举行2025年第4期学术交流会
    2025-04-15
    声学所举行2025年第3期学术交流会
    2025-04-02
    桐乡市科技局领导与清华大学国重实验室专家学者一行到访北海研究站
    2025-03-04
    白鱀豚新秀论坛暨水下航行器实验室学术交流会顺利举办
    2025-02-25
    科技合作
    更多+
    科技导报社调研声学所
    2025-03-10
    青岛市人大代表慈国庆参加市人大代表座谈会
    2024-03-27
    青岛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张建军调研北海研究站
    2023-12-04
    超快速高灵敏声表面波氢气传感器入选中国科协科研仪器优秀案例
    2023-03-28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调研声学研究所相关工作
    2023-03-23
    国际会议
    更多+
  • 科学传播
    工作动态
    更多+
    我们的耳朵——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北京分会 “爱科学小课堂”第 23期科普活动在声学所举行
    2024-09-10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走进北海站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2024-07-15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5T专刊在京发布 国内首次系统性地在学术期刊上介绍和展示世界首创的超高场5T磁共振技术
    2024-06-28
    声学所作品获评2023年度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
    2024-04-01
    声学所参加“嗨,科学!”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北京主场活动
    2023-10-31
    科技期刊
    科普文章
    更多+
    科普文章丨耳机里的声音为什么会有方向感?
    科普文章丨嘿,siri!嘈杂的酒吧里,AI为什么听不懂指令?
    科普文章丨神奇的主动降噪技术
    科普视频
    更多+
    科普视频丨杨波:揭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科普视频丨声音的奥秘
    科普视频丨真空无法传声科普实验
    科普视频丨借声波一臂之力探神秘海底世界
  •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申请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页
  • 所况简介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主要领导
      • 历任所长
      • 历任党委书记
    • 院所风貌
  • 机构设置
    • 党的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咨询机构
      • 研究平台
        • 研究单元
        • 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 职能部门
      • 研究站
      • 挂靠机构
  • 科研成果
    • 研究领域
    • 科研进展
    • 科研产出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人才队伍
    • 院士专家
    •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特别研究助理及博士后管理
      • 博士后公告
      • 博士后规章
    • 人才招聘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国际会议
    • 科技合作
      • 合作动态
      • 专利转让信息
      • 合作项目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与文化
    • 党群园地
    • 组织文化
    • 形象标识
    • 活动报道
    • 文化副刊
      • 诗歌
      • 书画
      • 摄影
      • 散文
  • 科学传播
    • 时间轴
    • 工作动态
    • 科普作品
      • 科普文章
      • 科普视频
      • 其他
    • 科技期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重要新闻
  • 党建动态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学术报告
  • 通知公告
  • 最美科学家
  • 专题
  • 专题
    • 深入贯彻八项
    • 2025年全国两会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 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 2024年全国两会
    • 平语近人(第3季)
    • 中国科学院2024年度工作会议
    • 科技创新再出发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学习两会精神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中国科学院2022年度工作会
    • 2021年终科技盘点
    • 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十条”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党史学习教育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率先行动
    • 两学一做
    • 防灾减灾
    • 十八届四中全会
    • 喜迎十八大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快捷通道
    • OA系统
    • 继续教育网
    • ARP
    • 违法违纪举报
    • 信访渠道
    • 图书馆
    • 正版软件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新闻媒体
    • 政府机构和组织
    • 国内院校
    • 国内科研机构
    • 国际科研机构
  • 网站纠错
媒体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生逢其时,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中科院职工学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发布时间:2022-10-19 作者:陈欢欢 高雅丽 倪思洁
【  小 中 大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组织院机关、院属各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学生以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各个方面给出指引。在科教方面,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家纷纷表示,为自己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感到无比激动和振奋,同时作为科技工作者也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生逢其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那么,中科院的科技青年们听完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又有怎样的感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本科生、“00后”陈宝骥表示,听完报告感受最深的一个词就是“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过去五年的成就和问题娓娓道来,显示出一个成熟政党的无比自信,描绘出一张宏伟而具体、让我们充满期待的美好蓝图!” 陈宝骥说,作为一名科大学子,一定会牢记“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学好本领,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勇担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

  “85后”青年科研人员、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石崇表示,作为去年底刚回国的留学归国人员,听完总书记的报告后,更加确定自己学成回国、科技报国的选择非常正确。

  “报告让我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我将进一步学习老一辈科学家攻坚克难之精神,塑造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之品格,坚定科技创新自信,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推动我国卫星遥感科技创新发展贡献青年力量。”石崇说。

  “80后”研究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团委书记牛洋表示,报告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重视,并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体现了一个大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同时,党和国家对青年的关注也令他印象深刻。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表示,作为一名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一线科研工作者,投身党的事业是自己最无悔的选择。对党最好的献礼就是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为国、为民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

  使命光荣

  青年人志在千里,中老年人亦壮心不已。

  另一位“80后”——89岁仍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李依依表示,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体会最深的是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如果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科技人员任重道远、责任重大。”她说,自己将继续努力,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发展无限电力的一体化快堆材料作出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这其中很多成果都有中科院人的贡献。

  中科院院士、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表示:“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来的非凡成就和伟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也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发展事业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他说,作为一名天文科技工作者,将主动肩负起新的使命和重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在天文学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造运行等方面不断取得更多、更大的科研成果。

  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我是一名数学工作者,深知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对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一个数学研究机构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完全由人才实力所决定。”党的二十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张平说,科技事业与人才战略密不可分。过去五年里,我国人才战略全面发力,中华大地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他表示,报告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这是新时期人才战略的又一次深化和完善,是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和各行业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重大部署。作为一名一线科技工作者,他深受鼓舞,将以自己的努力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重大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表示,总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大气磅礴、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中科院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定要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坚强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改革创新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和系统性解决方案。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民盟中科院主任委员汪鹏飞表示,听完报告,对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战疫情、促发展、奔小康,取得一系列重大战略成就感到无比振奋,对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充满信心。自己将带头学习,并组织大家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内涵和深远意义,与盟员一起继续发扬爱党爱国、锲而不舍、科技报国的优良传统,共圆中国梦。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魏龙表示,报告中提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与研究所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各项大科学装置工程建设、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日常科研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研究所科技创新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障。”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倪宏认为,报告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视,凸显了对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急需和期待,明确了科技创新的目标方向。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将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用实际行动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庭大表示,新时代十年之所以发生伟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工作者,要在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推动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上作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中国科学报》 记者 陈欢欢 高雅丽 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2-10-19 第1版 要闻)

  报道链接:https://www.cas.cn/zt/sszt/d20/mtjj/202210/t20221019_4851659.shtml


附件下载:

上一篇:

氢能利用再添“安全卫士”新型传感器实现氢气秒级响应

下一篇:

党旗招展,深蓝辉映——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德昭”深蓝突击队

新闻媒体
  • 新闻媒体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中国科技网
  • 科学网
政府机构和组织
  • 政府机构和组织
  • 中国政府网
  • 科技部
  • 财政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中国科协
国内院校
  • 国内院校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南京大学
国内科研机构
  • 国内科研机构
  • 中船重工
  • 地科院
  • 医科院
  • 铁科院
国际科研机构
  • 国际科研机构
  • 美国声学学会
  • Scripps海洋研究所
  • 哥本哈根大学
  • 勒芒大学
旧版回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1996 - 2021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备案序号:京ICP备16057196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01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邮编:100190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