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单位: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的相关规定,将我所参与完成的项目“痕量毒害气体快速高灵敏的精准检测方法及应用”提名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予以公示。
一、项目名称
痕量毒害气体快速高灵敏的精准检测方法及应用
二、提名者
中国科学院
三、提名等级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四、主要完成人
1. 孙建海 2. 王海容 3. 王文 4. 任红军 5. 赵玉龙 6. 陈锐 7. 宁占武 8. 崔大付 9. 朱小锋 10. 张小水
五、主要完成单位
1.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筹) 2. 西安交通大学 3.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5.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6.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六、公示时间及要求:
公示期2020年1月3日至2020年1月9日,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提名材料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并提供必要证明材料。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金老师 010-82547935
公示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2020年1月3日
附:项目简介
化工废气、工业锅炉尾气及突发性爆炸与火灾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已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现有气体检测技术普遍存在准确性差、灵敏度低等技术瓶颈,关键设备严重依赖进口,难以满足工业生产安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等战略性应用需求。因此,毒害气体高精度现场检测技术已成为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 及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亟需开发出兼具快速、准确、高灵敏的现场检测技术,开发可替代进口的系列高性能检测仪。为此,本项目创新性地开发出具有强大分离能力的微型色谱技术,及微型金属氧化物纳米气体传感器、微型光离子化检测器、微型热导检测器及声表面波传感器等高灵敏气体检测技术,并建立了微色谱与先进传感器的联用技术体系,研制出系列“能用”“好用”的可国产化替代的高性能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很好的实现了毒害气体快速、准确、高灵敏的现场检测及追踪溯源。主要技术创新内容与技术指标如下:
一、针对VOCs 及轻质气体高精度检测及追踪溯源的行业难题,创新性提出在微小面积内实现高分辨率的色谱新技术,研制出微体积、微功耗、快速及高分辨率的新型色谱柱芯片,从根本上抑制了气体组分的交叉干扰,实现痕量毒害气体现场快速、准确检测。提出阵列立柱的半填充式微色谱新技术,并创新性开发出定向修饰多孔硅技术,解决了样品容量小的行业难题;提出激光刻蚀与表面平滑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深沟道制备技术,解决了在玻璃基底制备规则深沟道及填料易堵塞沟道的技术难题,成功将填充式微色谱的长度由几十厘米突破到1.6 米,大幅提高了分析复杂样品的能力。
二、突破了新型高灵敏传感结构、微纳集成工艺及实效性等关键技术,开发出高灵敏的纳米气体传感器、微型光离子化传感器(MiniPID)及微型热导检测器(μTCD),解决毒害气体快速、高灵敏检测难题。提出了种子层原位集成及微掩蔽定位喷涂纳米敏感材料的新方法,开发出一致性好灵敏度高的纳米气体传感器;提出微型三电极喷嘴式传感新方法,开发出高灵敏的MiniPID 传感器;提出四臂流线型传感新方法,开发出高灵敏μTCD 传感器。
三、建立了微色谱与高灵敏传感器一体化集成的兼具快速、准确、高灵敏的技术平台,研制出系列“能用”“好用”的高性能便携式毒害气体现场检测仪,解决了VOCs 与轻质气体的高精度现场监测及追踪溯源难题。开发了高精度手持式乙烷辨识仪,解决了天燃气管道泄漏巡检与精准定位的行业难题;开发了高精度TVOCs 检测仪,解决了VOCs 高精度监测及追踪溯源的行业难题;开发了高灵敏在线油色谱仪,解决了现有油气监测技术灵敏度低的行业难题。
本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45 项,实用新型6 项,参与编撰专著5 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8 篇(含SCI 论文65 篇),制(修)订标准6 项(已颁布3 项)。所研制的微色谱、检测器及便携式检测仪均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成功应用于室内环境空气、工业废气及电力变压器故障在线监测等领域,提高了我国环境污染监测与安全生产水平,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三年在汉威、长园等企业推广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8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