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孔径声纳系统在阿曼海域成功完成“郑和沉船遗骸探查”任务,并取得重要成果。该系统是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自主研制。本次执行的任务为科技部中国-阿曼“郑和沉船遗骸探查”国际合作项目二期,沉船探测历时14天,总航程一千余公里,共计对10个目标区域进行了高精度扫测,确定了6个沉船目标。该项目不仅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是我国863计划成果的一次成功应用案例,为我国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声誉。
本次扫测海域位于阿曼湾,共计12个目标海区,为精确探测沉船位置,中方派出了6人的技术团队,于5月3日抵达阿曼首都马斯喀特,经过4天的设备运输、安装、调试后,5月8日出航,进入目标水域。 经过多视角环形搜索,逐点排除、确认,仅仅4天,12处目标海区中的6处被确定为沉船遗骸, 2处由于渔网过多,无法作业而放弃扫测。
5月14日,中阿双方举行了实验任务情况交流会,中方介绍了实验成果,对获取的图像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会同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杨林主任就阿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阿曼军方、文化与遗产部、国家电视台等多部门全程参加了航行和探测,在看到一幅幅清晰的沉船图像和准确的探测结果,阿方专家、记者对我方合成孔径声纳设备产生浓厚的兴趣,表达出强烈的深入合作的愿望。本次郑和沉船遗骸的探查试验受到阿曼各方的极大关注和广泛赞誉,《阿曼日报》头版以“Marine survey for ship wreck”为题进行了报道。本次担任沉船探测任务的高频合成孔径声纳,采用侧扫工作方式,成像分辨率达到了5cm×3.75cm,是目前国际上公开报道中分辨率最高的合成孔径声纳,探查试验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的合成孔径声纳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