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生平传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汪承灏同志,于2025年5月29日22时22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汪承灏同志,男,汉族,1938年1月10日出生于南京。195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至1964年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1969年至1979年期间因科研机构调整,曾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86年起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超声电子学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承灏院士长期从事超声学研究工作,是我国超声学的开拓者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汪院士首次证明了声空化发光是发生在空化气泡闭合崩塌的瞬刻,揭示了声致发光机理;上世纪90年代建立了被国际同行学者评价为“声表面波激发和传播最严格理论”的声表面波激发、传播和散射的理论体系。他带领团队提出并研制了超长时延延迟线、高效率弹性卷积器、可编程抽头延迟线、脉冲压缩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纯声学射频频谱分析器等各种器件和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压电阻尼原理以及压电可调频换能器原理与结构,率先在国内开展时间反转成像理论和方法研究。

汪承灏院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及饶毓泰物理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