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青年创新促进会支持计划,每年遴选35周岁以下优秀青年给予支持。2019年度,我所牛海强、胡小青、王朋、苏畅、黄建纯五人入选。
牛海强,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预聘副研究员,主要在水声远程被动定位、地声参数反演、浅海简正波分离理论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2015~201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是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水下声源被动定位及方位估计。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在美国声学学会会刊(JASA)上发表期刊论文3篇,美国声学学会年会特邀报告2次,现为JASA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胡小青,中科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荣誉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声学信号处理、传感器网络、网络控制与优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重点项目、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青促会人才项目等多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973项目、先导专项、预研与院支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国际期刊TSP、TMC、TOSN等SCI论文9篇),并担任国际权威期刊IEEE TSP、TIE、TAC、TMC、TIM及ACM TOSN审稿人。
王朋,中科院先进水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为国家某重点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水下三维成像、合成孔径成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围绕水下声成像相关技术展开系统研究,在成像声纳稀疏布阵、高效三维成像算法、水下三维声图重建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参与设计、研制了国内首套手持式三维成像声纳,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基于合成孔径技术完成某国家项目中掩埋目标三维成像声纳研制工作。另外,参与10余项基础研究项目的研制工作,其中多项为项目负责人;撰写项目研究报告20余篇;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5篇,授权发明专利3篇。
苏畅,超声技术中心副研究员。2006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2009年、2013年于中科院声学所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2010~2012年在意大利国家海洋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作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复杂结构和介质中声场传播、超声检测与成像、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声学所青年英才计划项目。参加完成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等。发表论文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科研成果曾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检测声学会议优秀论文。
黄建纯,中科院水声环境特性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水声通信与网络相关的科研工作。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某预研项目1项、所青年人才项目1项,作为执行负责人完成某预研项目2项,作为分系统负责人参与实验室多项科研项目的研制工作。发表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完成项目报告2篇,以第四完成人获得2012年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衷心希望未来会有更多青年学者在年轻的时候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产出更多的优秀成果。也希望牛海强等五人再接再厉,在科研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成绩,为声学所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