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俄科学院院级交流项目资助和俄罗斯大气物理研究所(Obukhov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in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邀请,2014年8月29日-9月4日,王小民所长率团赴俄罗斯大气物理研究所交流访问并签署次声联合实验室的协议。

俄罗斯大气物理所所长Sergey Kulichkov和Igor Chunchuzov教授等与王小民所长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了学术上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合作的意向。王小民所长与Sergey Kulichkov所长共同签署了次声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中俄联合次声实验室的签署,对于提高我所在次声研究领域的深度,拓展研究范围,加强国际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所将与俄罗斯大气物理所在次声的远距离传播理论研究中加深合作,同时在自然事件次声波观测研究中合作。俄方利用我所次声传感器监测网络研究传播理论,我方利用对方在传播模型上的基础提升对次声波源的跟踪分析能力。


在学术交流会上,通信声学实验室主任李晓东研究员作了题为"Study of Communication Acoustics"的报告,杨亦春研究员作了题为"Study of an Infrasound Event in March 2014"的报告,并就这两个专题与俄方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俄方专家对我所在自然事件次声波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表示了高度关注,期待能够在该领域进一步研究与合作。俄罗斯科学院Golicyn G. Sergeevich院士谈到了他对地震波的观点,对可能存在的地震前兆次声波研究表示支持与肯定,Igor Chunchuzov教授提出了利用CASI-ISM-2013型次声传感器在北京和莫斯科分别建立次声观测网络来研究中尺度距离的次声传播规律。


此次访问期间双方还约定了未来科技交流的互访事宜,并就刚刚获批的俄罗斯科学院资助的次声研究课题的研究约定了双边合作研究的实施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