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2012年海试中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创造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深海科学考察和深海资源勘探能力。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包括结构、控制、声学等多个系统,控制与声学系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核心部分。中国科学院“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控制与声学系统研究集体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性能国际领先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控制与声学系统,攻克了“高速水声通信”技术和“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技术,占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大国际领先技术中的2项,为“蛟龙”号的成功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该集体研制了“蛟龙”号载入潜水器航行控制系统、自主深海导航系统、作业深度不小于7000米的数字水声通信机、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以及融合载人潜水器及水面支持母船相关信息的综合信息显控、水面监控和数据分析平台。其中,数字水声通信机的高速图像传输功能是国际上其他载人潜水器的水声通信系统所不具备的;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也是国际上其他同类载人潜水器不具备的。
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过程中,该研究集体提出了状态及参数联合估计算法、控制参数在线自动调整等先进航行控制算法,实现了“蛟龙”号的自动定高、定深、定向控制,保障了“蛟龙”号的近海底全自动驾驶以及精确悬停定位等同类潜水器不具备的先进功能;设计了独立的应急手操航行控制系统,在计算机的系统失效后仍能保证对“蛟龙”号三个自由度上的运动控制;提出了先进的水声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采用这些技术研发的全数字水声通信机在通信过程中计算量小、误码率低、抗噪声能力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发展了多子阵子空间拟合波达方向估计方法,提出了特征空间信源数估计方法,在此理论基础上研制的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适用性,使“蛟龙”号在海底精细地形测绘能力方面领先于国际其他同类载人潜水器;提出了基于网络结构的载人潜水器控制系统集成体系,以工业以太网为主干,将各子系统融为一体,使整个控制系统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系统可移植性及扩展性强,实现了较高的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2013年"蛟龙"号转入试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进行下潜,取得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