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以下简称东海站)承办,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分会、上海市声学学会协办的第九十期交叉学科论坛——“声学应用技术交叉研究”于2016年12月9日在上海交叉科学研究中心成功召开。
交叉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由东海站站长胡长青研究员担任论坛主席。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薛芳主管,上海市声学学会龚农斌秘书长、丁玉薇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蒋伟康教授、寿文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胡兵主任医师、时海波主任医师,同济大学毛东兴教授,上海海洋大学曹正良教授,上海章奎生声学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宋拥民教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6所董阳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何世堂研究员、张鹏远研究员,浙江中科电声研发中心温周斌研究员,东海站翁国忠高级工程师、李秀红副编审等50余位专家、学者和硕博士研究生出席并参加了本次论坛。
胡长青站长代表大会致开幕词。他主要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旨、举办目的及中心议题等内容,并对东海站承办的第八十期交叉论坛作了简要的回顾。希望本期论坛能继续发挥各方学者的力量,展开“声学领域”的思维互动,实现领域内的优势互补,为拓展声学技术的交叉应用提供创新思路。他希望,通过举办本次交叉学科论坛,让处在同一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对声音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分享与讨论。同时,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在声学应用技术领域探索更好的研究方法,在健康、医疗、环保等涉及民生的话题上展开深入的交叉探索,为国计民生提供科技支撑。
胡长青站长致开幕词
薛芳主管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她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东海站承办本期论坛表示祝贺。同时,她就交叉中心的基本概况及论坛举办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希望专家、学者能一如既往地支持交叉中心的工作。
薛芳主管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本次论坛从水声学、超声学、语音声学、环境声学、心理声学、建筑声学、电声学等多个声学领域的研究方向集中安排了九个高质量的学术报告。与会人员对各领域间的交叉应用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为年轻科研骨干及研究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何世堂研究员首先作了题为“声表面波技术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他介绍说,声表面波自1885年首次报道以来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物理基础晶体声学的研究,促进了电子学、传声器等领域信号处理的发展;声表面波的低损耗等特点也为脉冲压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得其在移动通讯中的应用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声表面波传感器的灵敏度高、体积小、质量轻、输出信号无需模数转换等优点。他预测该技术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胡兵主任医师同与会代表分享了“超声医学技术应用进展”。他主要从超声在医学中的应用展开话题。他说,基于声波辐射到材料会产生横波,通过横波的速度分析可以判断材料的弹性的原理,医学上将超声成功应用于血管的可粘弹性检测: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利用超声造影成像,可以通过流经病变处的造影剂造成的周围明暗差别诊断病症,以求获得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胡兵主任医师结合他在临床中的实例同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得现场的学术氛围尤为浓郁。
董阳泽研究员作了“水声对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专题报告。他主要从水声对抗的发展进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声对抗目前的问题与现实、未来水声对抗将要开展的研究及亟需发展的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水声探测定位技术、网络化水声对抗器材协同工作技术、水声对抗技术、水声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技术在水声对抗领域的重要需求。
与会专家热烈讨论
毛东兴教授以“双耳听觉响度感知特征及其进展”为题展开报告。他指出,人耳等响曲线是不断变化的,双耳的响度会有同音和异音形式的叠加。毛教授还通过一些仿真实例向与会人员展示了总体响度感知与双耳声极差大小的关联程度,并通过各种大小倍频程信号的模拟仿真得出了初步结论。
温周斌研究员同与会代表们分享了“扬声器仿真计算方法新进展”。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扬声器主要生产单位(例如D&C、Comsol等)的应用技术及最新进展, 然后按照建立几何模型、建立数值模型、求解分析、数据分析的流程详细介绍了扬声器仿真计算方法,带领与会人员深入了解了声学技术在电声领域的实际应用。
宋拥民教授以“二十年来我国剧院建设与建声设计技术的新发展”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他以各地的影剧院的建声设计历史为引子,并与目前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相结合,在丝路城市中以安静、美化自然声和提高音质的目标前提下,提出当代建声设计新思路。
专题讨论环节
蒋伟康教授介绍了“非稳态声场的声成像理论与应用”。他介绍了声场可视化理念,通过色彩、亮度和空间等关键要素的获取与分析,进而达到声场可视化的效果。而近场声全息技术则可以通过近场测试,获取表面和远场振速,从而根据得到的声压分布实现声场重建和可视化。
张鹏远研究员的“以语言为核心的人机交互机遇和挑战”报告增加了与会学者们对语言通信领域的了解。他指出语音技术在当今大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并将目前的互联网技术与语音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优化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构建神经网络。他说,在未来的某一天,人机交互会更加深入人心。
胡长青研究员作了题为“海底特性研究”的学术报告。他指出目前的海底特性研究主要是基于多参数测量和单参数反演,并结合众多海洋声学研究项目数据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应用说明。
特邀专家报告集锦
专题报告后,各位与会专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充分讨论。与会代表认为此次论坛对互相了解声学应用领域不同研究方向上的学术进展、理清思路、明确重点、优势互补等有重大意义。通过交流,实现了不同研究方向上的火花碰撞,为今后各单位声学应用技术的创新突破和技术开发提供了关键思路,为推动我国声学应用技术在各个学科和领域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声学应用技术交叉论坛部分会议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