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中科院声学所侯朝焕院士的邀请,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刘必治教授于2014年6月13日到我所访问,并作了学术报告。我所50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交流。侯朝焕院士主持了学术报告会。
刘必治院士报告的主题为“Signal Processing and Information-a Perspective”,该报告重点回顾信号处理发展历史、里程碑式突破以及展望学科未来发展的特点。报告指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起,信号处理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由最初50余人关注的规模发展到今年已有2000余人参加该领域的重量级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al,Speech,Signal Processing”;同时可编程信号处理器已从单一任务向多任务以及系统级发展;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信号处理的重心转向数字信号处理,更强大的处理器使得更多的算法得到实现。接着刘院士对信号处理领域的重点应用方向OFDM、雷达成像、多天线雷达系统、语音与图像的压缩进行了讲述,对每个方向的里程碑式的突破进行了介绍。刘必治院士认为未来信号向信息转化的发展离不开认知技术,应用驱动是信号处理领域创新的重要突破,多学科融合是新趋势,算法与结构融合将机器学习嵌入到硬件设计中以及大数据处理是最新的研究热点。最后,刘必治院士跟大家分享了他与Flanangan教授的一次谈话,希望大家在科研过程中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打败,要知难而上,不要留下遗憾。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与刘院士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刘必治,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名誉教授。
刘必治是国际公认的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先驱者。他持续性地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数字产品的应用和产业化,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获得IEEE信号处理协会和电路与系统协会的协会最高奖。他提出基于微分PCM的1-bit信号处理方法,是CD唱机、A/D转换器等实现的理论基础,推动了CD播放机产业化;在数字滤波器领域,他提出的无乘法运算方法成为DCT(离散余弦变化)的核心方法,成为如今数字图像和视频处理的基础。他提出的FFT浮点运算误差分析是数字信号处理精度领域中的最早具有开创性的论文,为系统设计精度建立了标准,广泛运用于信号重建,对X光CT和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出的数字视频运动向量计算新方法用于视频图像快速编码,图像自动内容分析新方法用于多媒体资料库检索,图像再编码新方法用于网络传输。他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对数字视频和多媒体技术进入家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提出的数字水印方法用于多媒体资料(音像、图像、文件)的认证、存储和保密,解决了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以及资料的真实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