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声学学会、中科院声学所和地质与地球物理所联合举办的“2013年全国储层声学与测井技术前沿研讨会”于6月7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企业和哈工大、中国石油大学等大专院校在内的29家单位的15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规模空前。
会议于上午8:30开幕。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中科院声学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秀明主持开幕式;中科院声学所副所长李风华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举办单位致开幕辞;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宗健发表讲话。
会议邀请了包括澳洲Curtin理工大学 Boris Gurevich教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院刘可禹博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和中国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符力耘博士、中石油大庆测井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国华先生、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高永康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乔文孝教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曹宏教授级高工在内的11位专家学者做了报告。专家学者分别从储层声学中的地震预测、声学钻探测量和测井新技术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相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新应用等。
Gurevich教授介绍了一个与Gassmann-Biot和 Mavko-Jizba在高频和低频极限一致、部分弛豫的新型挤压流模型,该模型可用来预测软孔隙度和中孔隙度的影响。他从Biot全局流、挤压流、细观流体几个方面分析了流体饱和岩石中波衰减和波频散的机制,解释了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粘弹性等参量极限的变化规律。分析应力引发的各向异性的模式,可用于裂缝识别和恢复全弹性张量参数。
刘可禹博士做了介绍了沉积储层的非均质性存在于自然界沉积体系不同尺度,可以用沉积模拟来定量表征,展示了SEDSIM正演模拟中国盆地的实例,指出数字岩心、数字油藏乃至数字盆地已成为可能,为数据模拟提供三维数据体,测井技术和三维地震的进步将连接数字岩心和数字油藏。
符力耘博士在报告中肯定了储层声学在储层地球物理中的作用,他从复杂隐蔽岩性储层、声波多尺度特征、声波储层响应复杂性、岩石物理理论和实验低估声衰减等多个问题出发,总结了储层地球物理中的8个关键问题,提出构建一种考虑到确定性、统计性和非线性的一种广义的地质-地球物理响应模型,利用地震层序地层学,实现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进而对储层地球物理勘探风险进行评估等。
陈国华高工介绍了油田开发中的测井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重点讨论了电磁测井新技术的发展与需求,比较了国内外电磁测井技术和仪器的优缺点,指出了发展储层测井评价技术新方法应重点开展测井方法创新理论研究、高精度侵入带测井方法研究、剩余油挖潜测井方法研究、裂缝测井和套损检测问题研究等前沿性工作。
高永康博士介绍了用于石油测井的声学换能器的性能指标与测试分析成果,也介绍了国外在超高温和不明辐射环境下工作的换能器研发工作情况,最后介绍了国外最新高功率压电材料的研究成果。
乔文孝博士介绍了关于声波测井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在阻抗特性、频响、发射换能器声场定量测量、接收换能器灵敏度、指向性、一致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的测量分析研究工作等,指出该工作的重要意义。
曹宏博士介绍了致密气藏的定义以及开发所面临的挑战,从次级孔隙效应、频散和衰减以及饱和度几个方面介绍了模型的重要性,展示了将地震数据驱动模型应用到实际致密气藏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出了致密气的复杂性和中国致密气藏开发的现状与展望。
另外,会议还邀请了4位年青学者-北京大学的何涛副教授、声学所的陈浩副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赵建国副教授、声学所的苏畅博士做了报告。这4位学者分别从跨频段岩石声学测量、深部声学钻测和储层中的计算声学等方面讲述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
最后,会议发起人之一王秀明研究员致会议闭幕辞,他感谢三家举办单位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主讲人和与会代表们的积极响应与共同参与。在总结中,他形容储层声学中的现象好像雾一样变幻复杂,当人们发现了一点规律,即“拨开云雾迎天日”时,新问题又来了,所以“又见楼台云雾中”。他也期望这次会议促进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推动储层声学研究的发展。
本次会议达到了使参会代表在分享报告内容的同时,相互交流、广交朋友、拓宽视野、提高能力的目的。本次会议组织时间短、参会代表多,得到了参会代表的广泛好评,大家认为会议报告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问题兼具,效率高、收获多。主讲专家符力耘研究员认为,储层声学是储层地球物理的研究基础,这次会议将物探与测井研究的声学问题相结合,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效果很好。举办单位将在本次会议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今后继续提供平台,让参会代表与专家学者做更多深入交流,探讨目前物探和测井领域存在的声学问题和解决途径,并努力促进与会代表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储层声学与测井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中科院声学所副所长李风华代表举办单位致开幕辞
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宗健发表讲话
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中科院声学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秀明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