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6日至11日,我所声学微机电系统实验室何世堂研究员、张碧星研究员、王文研究员、李红浪研究员及刘久玲博士等一行赴德国德累斯顿(Dresden)参加了2012年度IEEE 国际超声会议(2012 IEEE International Ultrasonics Symposium),并以口头报告(Oral)和展报(Poster)形式在会议上报告了4篇关于声表面波及超声传播的最新研究论文。
IEEE国际超声年会作为国际超声界最主要的学术大会之一,由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和IEEE UFFC(超声、铁电和频率控制委员会)主办,每年举行一次。IEEE国际超声会议是超声学界最为权威的国际盛会,每年参与人数达1000余人,也是所有IEEE国际会议中参加人数最多的分会之一。会议投稿的录用比例较低,录用论文将收录于IEEEXplore数据库(EI索引),并可进一步发表在Transactions on UFFC杂志上(SCI索引)。今年会议共录用论文821篇,分五个专题:医学超声(Medical Ultrasonics)、传感器与无损检测以及其工业应用(Sensors, ND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物理声学(Physical Acoustics)、微声学-声表面波/薄膜体声波/声学微机电系统(Microacoustics - SAW, FBAW, MEMS)、换能器及换能器材料(Transducers and Transducer Materials)。
声表面波技术是微声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此次会议中声表面波传感器的论文占较大比例,特别是涉及到高温以及气体检测的应用。此次王文研究员报告内容涉及一种新型声表面波陀螺仪,考虑到现有陀螺仪技术的瓶颈问题,提出将一种金属点阵应用到传统行波模式的陀螺仪结构之中,大大改善了现有结构的检测灵敏度,实验结果已经验证了理论模型。该项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11140269)以及中科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GJHZ09054)资助。此外,李红浪研究员报告主要内容为针对非周期声表面波结构的快速FEM/BEM仿真,对于快速准确模拟高性能声表面波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检测与成像在本次会议中具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其研究不仅揭示超声波传播的内在机理,而且还为超声无损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张碧星研究组的论文《Temperature influence on guided waves in a liquid-filled pipe》在会议上得到了广泛关注,该论文报道了充满液态金属管道中导波的温度效应,针对新生代核反应堆冷却剂主管道,详细报导了管道中导波与液态金属温度的变化关系,该研究将为新生代核反应堆超声无损检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
通过参加此次超声年会,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进行交流,并寻求国际合作机会,这样,有利于相关项目的持续开展,并扩大我国在超声学领域的国际影响。所做研究报道受到了与会者广泛关注,与来自德国、美国、瑞士、日本等多国专家进行了学术讨论和交流。
访问团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