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俄科学院院级交流项目支持,8月24-31日,杨亦春研究员率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欧洲地震学术会议ESC2012,并且对俄罗斯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莫斯科大学进行了友好访问。杨亦春研究员做了次声监测技术用于地震地活动观测的学术报告。

ESC2012会议是欧洲地震研究协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会议上聚集了欧洲国家众多的地震研究工作者,会议主题包括地震物理机制及相关领域,地震预测,人工智能在地震数据处理研究中的应用,地震预防等众多与地震相关的研究领域,其中本次会议专门列出地震与次声关系的分会,旨在促进多个物理领域实现对地震灾害难题的研究。8月24日,杨亦春研究员与法国CEA研究员Guilbert在此分会场就地震与次声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8月27日,杨亦春研究员来到俄罗斯大气物理所,受邀进行了专题报告会,讨论地震与次声之间的关联性。报告中,杨亦春研究员向与会者讲述了声学所噪声与振动实验室近年来在次声领域研究的进展以及计划的研究发展方向——广域次声传感器网络的建设和次声与包括地震事件在内的自然事件关联性研究。与会者对报告非常感兴趣,研究员Margarita Kallistratova是一位大气物理环境的研究专家,她表示地震相关的次声研究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议题,涉及到众多物理量及其复杂机理,建议进行地震相关的多物理量观测研究。

在参观俄科院大气物理所实验室期间,实验室的Vitaly Perepelkin研究员向杨亦春研究员展示了俄方目前在进行的海浪产生的次声实验情况;俄罗斯大气物理所副所长Sergey Kulichkov与杨亦春研究员就地震前兆次声机理进行了探讨。双方一致认为:由于地震本身活动的复杂性,因此通过密集布阵,利用云图的形式实现次声传播规律研究是地震活动相关次声研究的有效手段,中方目前建立的次声阵列是此种研究实验的良好开端。此外,双方还就双方加强双边互访,举办双边研讨会,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旨在增加双边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次声领域研究不断前进。

访问期间, 在大气物理所的Igor Chunchuzov研究员的陪同下,中方访问团还参观了莫斯科大学声学系。系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O.Rudenko与中方进行了交流,他向中方介绍了声学系在过去几十年在海洋声学、医用声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与现在的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