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举世瞩目的盛会——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中华民族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解放思想,我们送走了万马奔腾的2002;与时俱进,我们又迎来了三羊开泰的2003。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谨代表声学所党政领导班子向全所职工致以最热烈的新年问候。
“推进,2002”,是声学所马年的主题。
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全面实施阶段,我们在“三个代表”思想和新时期办院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发展战略研究,创新目标得到了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学科定位进一步明确:“在声场声信息和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以基础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为主体,建设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参与国际科技竞争能力的国家队。”明确提出了“国家的声学所,国际的科学家”的组织目标。
2002年,我们结合创新文化建设和管理咨询项目的实施,把“科学管理,依法治所”的治所方针落到了实处。完成了形象识别系统(CIS)的设计和初步导入,形成了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研究所管理制度框架,对全所的中高层领导干部进行了“项目管理”、“管理沟通”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加强了在行为规范、管理法规等制度层面宣导的工作力度,开展了MIS系统与所网页和电子所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了科研工作和机关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网络化和计算机化。质量体系运行良好,持续有效,形成了重大型号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与一般研究项目的重要节点管理的思路,通过了新时代中心的监督检查和第二方的审核。
在民主政治建设中,职代会积极参与研究所管理,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和难题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所在培育价值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工作中,爱国敬业,献身科学,敢为人先的主旋律得到进一步的弘扬,新时代青年科学家的楷模胡可心同志受到了全社会的尊敬。
在硬件建设中,2002年我们完成了德昭大楼的装修工程,购回了香山实验站和DSP大楼的部分房产使用权,并对香山实验站进行了改造以满足我所重大项目的需求。除了结合院创新设备建设和自筹经费投资对新安江双体实验船、所本部和东海站的公共实验室进行了软硬件的改造以外,还在科学院的支持下,启动和承担了“新型海洋科学考察实验船”的设计建造。在职工生活条件改善方面,所本部以37套全院统一建设的联建经济适用房,改善和解决了约80户职工的住房问题,其中含33个无房户;通过联建青年公寓、租用大学生公寓,彻底改善了研究生和博士后的住房条件。北海站的职工住宅楼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北站职工多年的住房困难。更为令人鼓舞的是,我所职工盼望十几年的节能住宅楼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终于得到了科学院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批准,即将动工兴建了;南海站的职工住宅楼也已封顶,明年上半年即可投入使用。
2002年,我所“十五”重大项目组织与落实成绩斐然,已签订合同可以落实到所的经费总额约达3.4亿元,实际到位总经费约达1.5亿元。十余个重大项目、几十个重点基金和预研基金项目进展良好。
围绕科技目标的组织实施,我们重新调整了机构设置,完成了机关管理人员和研究部绝大部分中高层人员的岗位设置和聘任,新聘任的研究员平均年龄39岁,创新基地聘任人员的平均年龄36岁,其中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4岁,硕士以上学位的研究人员占56%。机关各处实行正副处长工作岗位公开竞争上岗改革,机关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各党支部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支部书记进一步年轻化和知识化,共发展7名党员。
2002年,我们还成功地吸引了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7位核心人员加盟声学所,创立了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一批得到社会承认的阶段性成果,为声学所赢回了“义不容辞”地开展语音研究(路院长语)的地位。
2002年,声学所在产业化的规划与发展工作中,产业化的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持续推进,成立了声学所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后勤服务系统转制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为了确立在国际声学界的前列地位,2002年我们重点开展了对外双边的学术交流活动,主办了“中美联合浅海声学实验与研讨会”、“中德基础声学研讨会”、“中日联合声学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互访、客座教授与高级访问学者的交流也十分频繁。
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展望2003年,我们所许多重大科研项目都将进入关键的攻关时期,创新文化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人才培养和引进迈上新的台阶,住宅楼和办公楼将破土动工,后勤服务将实现社会化,“科学管理,依法治所”工作的架构初步形成。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聚精会神抓科技,集中精力促创新,自觉调整改革体制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建设“国家的声学所,国际的科学家”为目标,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祝全所同志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进步,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声学所所长 田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