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系统图书馆网站地图所长信箱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机构概况科研成果研究队伍国际交流科技合作研究生教育文化建设党群园地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综合新闻  
  图片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媒体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老网站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科学时报:“蛟龙号”科考之旅倒计时
2012/01/05 | 作者:科学时报 陆琦 | 【 【打印】【关闭】
“明年‘蛟龙号’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干活了。”
 
“蛟龙号”副总设计师、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朱敏近日接受《科学时报》专访时表示,在7000米级海试之前,“蛟龙号”将首先完成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领衔的“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研究计划”的南海调查任务。
 
届时,“蛟龙号”将搭载在“向阳红09”船上奔赴南海,帮助研究人员完成海底调查,更深入更精细地考察和探测海底火山等,抓取生物、沉积物样品,寻找基础科学问题的答案。
 
科学考察和冲击新深度,成为“蛟龙号”2012年的两大任务。
 
“以往‘蛟龙号’基本是在科研过程中兼顾一些调查任务,2012年我们要真正为科学目标执行调查任务。”朱敏对来年的新任务充满期待。
 
于今年1月启动的“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研究计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将对南海展开长达8年的综合性研究。“蛟龙号”、正在建设中的海底观测网等,都将成为这一海洋科研项目的得力工具。
 
南海深度大概是三四千米,这对于今年已经成功到达5000米的“蛟龙号”来说,是否很轻松?朱敏的回答是:思想上绝对不能放松。“每次出海都会遇到新挑战,不管深度是否已经达到,毕竟是深海,设备每次下去都是在经受一次考验。”
 
5000米级海试完成后,“蛟龙号”各大系统都对设备状态进行了梳理。声学系统的总体工作状态不错,不涉及大的、根本性的改变,主要工作是软硬件的局部改进、消耗掉零部件的补充和设备的例行维护。
 
在朱敏看来,南海调查将是工程师与科学家的一次磨合。“科学家要了解载人潜水器的能力,工程师也要了解科学家的作业需求。”
 
“通过科学调查工作,可能会发现‘蛟龙号’原先的不足,使‘其向更贴近应用需求而持续改进。”朱敏希望“蛟龙号”能有更多的应用,科学目标与工程目标相互促进。
 
南海调查任务完成后,“蛟龙号”将返回三亚补给,与此同时,7000米级海试相关人员将替换南海调查科研团队,随即起航执行7000米级海试任务。
 
“蛟龙号”的研制阶段慢慢收尾了,7000米级海试是最后的大深度验收实验,完成大考的“蛟龙号”将交付国家深海基地,“从科研团队转交到运作团队”。
 
但“蛟龙”团队的使命远未结束——4500米载人潜水器,它是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基础上,以实现国产化、提高可靠性、降低作业成本等为目标研制的载人潜水器。“2012年,它的设计基本能够完成,到2013年将转入建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1996 -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1605719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01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