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于北京时间7月28日中午完成了第三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5188米,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同时也创造了“蛟龙”号在水中作业的最长时间纪录。
转换场地,在太平洋矿区海域下潜至5188米深海底
“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船上的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说,此次海底作业非常顺利,潜水器在水中状态非常好。
在7月26日完成第二次下潜试验并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后,经过海试现场指挥部研究决定,按照预定方案,将第三次试验海区安排在中国大洋协会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进行。
此时,担任海试保障与警戒任务的“海洋六号”船已先期抵达试验海区开展了温度、盐度数据及海底地形测量工作,为下潜提供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经过24小时的赶路,“向阳红09”船抵达试验海区与“海洋六号”船顺利会合。
“到了现场后,发现海况不错。”刘峰说,风浪要小于前两次下潜时候。虽然下雨,但因为下雨才能把海浪压下去,所以海上作业人员都很喜欢这样的天气。决定马上实行下潜作业后,参试队员们挑灯夜战,午夜前完成潜水器维护维修,并进行了下潜前的最后一个内容压载铁安装。
下潜试验历时9个半小时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2点30分,潜航员正式入舱,第三次下潜试验任务正式开始。5点30分,潜水器顺利下潜至作业区域,坐底后进行了210分钟的深海科学考察作业,作业内容包括海底照相、摄像、地形地貌测量及海底取样,获得了近底精细地形资料。
9点07分,潜水器顺利下潜至5188米水深,9点12分潜水器完成海底作业开始上浮,12点15分收至甲板,此次下潜试验历时9个半小时,整个过程中各项仪器指标及通讯正常。
“从"蛟龙"号第一次坐底到抛载上浮,一共在海底呆了3个半小时。”刘峰说,海底作业非常顺畅,潜航员们似乎意犹未尽,一再请求能不能多做工作,最后比预计时间晚上浮半个多小时,创造了“蛟龙”号载人深潜的时间纪录。
“蛟龙”号此次完成新纪录的主驾驶是1984年出生的唐嘉陵,也是我国首批自行选拔和培养的职业潜航员之一。回到水面后,唐嘉陵说,下潜过程中舱内人员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况,“蛟龙”号的海试成功,离不开祖国和人民的关心和支持。
唐嘉陵介绍说,5188米的深海海底,温度只有1.4摄氏度左右,压力有500多个大气压,等于1平方米要承受5000多吨的重量。在这样的环境下,“蛟龙”号外部表面上的油漆有点脱落,“希望国内有什么厂家能替我们想想办法,涂一层不会脱落的漆。”刘峰说。
刘峰介绍,到目前为止,海试队员们没有出现一个病号,队员们情绪高昂,精神饱满,只要有好天气,就会很早起床进行相关作业,不想错过好天气。“海洋六号”船负责“蛟龙”号下潜的保障和警戒任务,“大半个月里,在这连飞鸟也看不到的地方,有"海洋6号"船陪伴就不感到寂寞。”刘峰说。(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