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系统图书馆网站地图所长信箱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机构概况科研成果研究队伍国际交流科技合作研究生教育文化建设党群园地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综合新闻  
  图片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媒体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老网站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科学时报:“蛟龙号”起航 奔向海下5000米
2011/07/18 | 作者:转自 科学时报 黄辛 | 【 【打印】【关闭】
伴随着“向阳红09”试验母船的一声汽笛长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月1日上午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奔赴东太平洋执行为期47天的5000米级海上试验任务。来自中船702所、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等13家研制参试单位的96名科研人员,信心百倍地踏上中国载人深潜再创新纪录的征程。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技术改进及5000至7000米海试是“十二五”期间“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潜水器技术与重大装备”重大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8月,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蛟龙号”今年将结合履行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要求,在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冲击下潜5000米深度的目标,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
 
载人潜水器海试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金建才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说,本次任务是针对去年“蛟龙号”达到3000米级海试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一系列技术的改进之后,在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进行的现场下潜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将全面考核其在5000米水深的设计功能和性能,为下一步开展设计7000米深度指标的试验和应用奠定基础。
 
即将进行的5000米级海试任务更具挑战性。首先是试验海区距离我国大陆约1万公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达到半个月;第二是海区试验环境复杂多变,净海措施难以实施;第三是5000米的下潜目标更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研究员表示,“蛟龙号”设计的最大深度是7000米,海试深度一般按照20%的深度递增,所以海试设定了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四个级别。海试难度对载人潜水器来说主要反映在深度上,水的压力随着水深不断增加,整个潜水器的结构就要承受更大深度的挑战,一是压力,二是密封,随着深度的增加,海底的作业难度也随之增加。“5000米的下潜目标更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
 
据介绍,美国的载人潜水器目前的工作深度是4500米,正在研制的新潜水器工作深度在6500米,因此,美国的载人深潜水平在6000米左右;法国和俄罗斯的载人潜水器深度同样在6000米;日本的载人潜水器工作深度大约在6500米。
 
“实际上,这四个国家载人潜水器真正使用都在5000米左右,因为目前海底资源的勘察、新能源的发现,包括科学研究等大量工作都在这个深度。”徐芑南表示,如果“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成功,我国在深海的资源勘察以及科学研究方面,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关新闻
Copyright 1996 -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1605719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01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