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系统图书馆网站地图所长信箱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机构概况科研成果研究队伍国际交流科技合作研究生教育文化建设党群园地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综合新闻  
  图片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媒体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老网站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声学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2021/03/29 | 作者:综合办公室 | 【 【打印】【关闭】

  为推动声学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探索,促进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统深入开展,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倡导科学民主,鼓励学术争鸣,启迪创新思维,2021328日,声学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上海举办。该论坛是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的第110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

  

  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数学和物理学部承办,中国声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论坛执行主席由中科院声学所张仁和院士担任。论坛为声学领域前沿关键技术相关报告,张仁和院士和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张春华分别主持会议,来自中科院声学所、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的十位专家作了精彩的报告。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和中国声学学会部分理事七十余人参加了论坛。

  

  

  中科院声学所杨军研究员作了题为《局部声场控制及其应用》的报告。局部声场控制指采用次级声源或作动器在目标区域产生任意期望的声场。按照不同应用需求可分为:局部区域有源噪声控制技术、个人音响系统以及局部区域声场重建技术。报告综述了团队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待解决的问题。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研究所程建春教授作了题为《人工结构对声波的调控及其应用》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回顾了课题组近二十年来在声人工结构及其对声波的操控研究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声波与人工带隙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人工材料中声波的单向传播研究、非盲隐声和PT对称的完美声隐身研究等内容,并讨论了声人工结构和材料应用于声学不同领域存在的基本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与光电学院谢菠荪教授作了题为《声场空间听觉与声重放》的报告。报告在简单回顾声场与人类空间听觉感知机理的基础上,评述了空间声的基本物理与听觉原理、近年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特别是在声场空间采样、物理重构与听觉近似的理论框架上,将基于不同物理和听觉原理的空间声联系起来。最后讨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晓峰教授作了题为《流体/气动声学涉及的科学与应用发展问题》的报告。报告就航空飞行器气动噪声问题展开,特别对大飞机、航空推进系统面临的气动声学问题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选择做了详细的阐述,对中国在这方面的重大需求做了分析比对。此外对报告人团队基于不同研究路径、不同学术思想所完成的三个方面的工作也做了相应的介绍。

  

  中科院声学所王秀明研究员作了题为《非均匀多相孔隙介质声学研究》的报告。报告介绍了非均匀多相孔隙介质声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理论与方法,讲解了以计算声学为基础的数字岩芯声学建模,也涉及对人体生物组织的数字声学建模。报告指出,基于能量守恒为框架的变尺度流-固声耦合、岩芯数字声学模型及人体组织数字声学模型的研究对未来声波地质探测、智能超声诊断和精准治疗、声学康复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了开展地声学研究的重要性。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研究员作了题为《多维声镊构建及其生物效应》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其课题组在超声辐射力的理论、技术以及应用方面研究,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复杂声场环境中声辐射力离散表达与计算理论方法,发明了高精度高通量声筛技术,为声镊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此外,基于多维复杂声场,系统开展了超声辐射力在定点给药、神经调控、分子影像和弹性成像方面的新应用,为生物医学研究和疾病诊疗提供了新方法和工具。

  

  中科院声学所颜永红研究员作了题为《声学智能化思考与探索》的报告。报告回顾了语音识别的发展历程,重点就当前阻碍应用推广的数据缺失、算力成本、底层工具缺失等问题展开探讨,具体包括在弱监督和无监督学习方面的探索、软硬一体的系统级优化以及自研底层工具。报告最后简要介绍智能技术在生命健康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落地最新进展。

  

  哈尔滨工程大学李琪作了题为《水声目标探测前沿问题》的报告。报告从海洋声场的特性特点出发,分析了制约声纳性能的四大要素与海洋声场之间的关系,以期从根本上认识水声目标探测的物理本质,为进一步完善声纳设计理论与方法,将目标特性提取、声纳基阵设计、水声信号处理与海洋声场特性特点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声纳发展的瓶颈问题。

  

  中科院声学所王海斌研究员作了题为《混沌全息水声通信理论探索》的报告。混沌现象是自然界中的非线性过程,初始的细小变化就会演化为天壤之别的状态,其中蕴含着丰富信息。在报告中他介绍了一种新方法,仅通过混沌映射即可直接得出模拟域发射信号,且该信号天然地具有信道纠错能力。该方法在通信可靠性与速率上均有明显提升,方法的原理可行性已得到证明。

  

  西北工业大学孙超教授作了题为《浅海内孤立波引起的声场空时起伏——理论研究与实验观测》的报告。内波是一种海洋动力学过程,对水下声传播影响显著。我国南海是全球内波高发区之一。她在报告中介绍了内波的形成过程和观测手段,对由孤立波引起的声场起伏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对某次海上试验观测数据的处理,验证了相关理论结果,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次声学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旨在汇聚国内声学领域科技工作者,开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调研,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推动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探索,促进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声学及相关学科领域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建议,充分发挥了中科院学部对我国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关新闻
Copyright 1996 -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1605719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01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