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5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科院海洋所“科学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历时52天,航程8300多海里,圆满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次西太平洋海洋科学共享航次考察任务,顺利返回青岛奥帆基地码头。作为“863”成果,我所海洋声学技术实验室研制的船载23kHz声相关流速剖面仪(ACCP)定型样机参加了本航次实验。
“科学一号”自2010年11月15日从青岛起航,来自国内10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48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考察,搭载了11项国家基金、973和863项目,中科院海洋所所长助理王凡研究员担任该航次首席科学家。我所海洋声学技术实验室的邱薇高工和王映春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科学考察共享航次。他们克服晕船、限水等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预定的海上试验计划,并首次利用ACCP获取6100米深度的试验数据。
此次大型考察是完成“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计划的部分任务,需要在西太平洋NPOCE海域布放两套深海测流潜标(6100米和3200米)。我所研制的船载23kHz ACCP定型样机具有基阵体积小,作用距离远的优势,能提供1000米流剖面数据、大于4000米底深测速数据和深度数据。在潜标布放时,水深和流速数据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潜标布放单位结合船载万米测深仪与ACCP确定了实际布放水深及位置,结合ACCP流速数据确定了科学、周密的布放实施方案,使6100米和3200米深度的两套潜标准确就位于预定位置。经推算,ACCP所测深度精准,6100米作用水深也是ACCP底跟踪测速的新纪录。
6100米潜标是我国迄今在大洋成功布放的最深观测潜标,具有声学传输信息功能,这也是国际上在该海域布放的最深测流潜标。利用本航次布放深海潜标上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获取的流速信息和船载相控阵ADCP测得的流速信息,我们初步对比并首次验证了我所研制的船载ACCP在750米以上水深测流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是ACCP在潜标布放领域的成功应用实例,获得潜标用户的高度评价,为ACCP今后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声相关流速剖面仪在6100米水深时的工作界面
声学所科研人员(左一王映春,右二秋薇)与首席科学家(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