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没有离京、独自过节的研究生们开展了一场趣味盎然的博饼活动。博饼,也称为会饼,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文化;由于每年入学后不久便是中秋节,在厦门上学时,博饼是迎接新同学、增进师生感情的传统项目,将其介绍给北京的师弟师妹们,虽然大家远离故乡和家人,但是我们共度中秋。
清晨,大家在国家森林公园集合,选择了一片阳光沐浴下的开阔草坪,围坐成圈,兴致勃勃期待博饼的开始。由于多数同学没有接触过这项活动,首先由来自厦门大学的师弟向大家详细介绍博饼的起源和规则。
据传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八月十五月圆之时,满怀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乡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游戏,即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十三至十八,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来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每会月饼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63饼,其中“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
博饼沿袭至今,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起初,博饼日期只设在中秋夜,近年来在中秋前十来天就开始了。博饼时,桌上放一大海碗,每人轮流抓取六个骰子,掷入碗里,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中秋博饼讨的是欢心,博的是好运。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美好的感情寄托,人们深信不疑,博中状元的人,一年当中运气会非常好。
特别有意思的是,博饼规则规定对“状元”、“对堂”和“三红”可以“追抢”,首先博到的奖品最终却可能被他人“抢”走。其中,对“三红”的“追抢”尤为激烈,不仅由于其奖品件数稍多,博中概率稍高,而且传统“三红”饼的味道最好,这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永乐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试,状元名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于是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在厦门人的说法中,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辈,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实学。因此,状元饼的味道或许一般,而三红饼总是味道最好。
我们博饼的过程中,大家对每轮博到的结果都充满期待,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伴随着大家的喝彩和欢笑,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特别温馨惬意。每当“追抢”成功,施“抢”者洋洋得意,被“抢”者虽惋惜仍信心满满欲再“抢”,其他众人也都会捧腹大笑又充满期待。不少游人被我们这群年轻人热闹的场面吸引,会心微笑着频频回头,甚至充满好奇地驻足许久,试图对我们的活动一探究竟。他们或许不了解为何一口瓷碗竟能带来如此乐趣,其实,这里流露的是我们热热闹闹共度中秋的欢乐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