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系统图书馆网站地图所长信箱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机构概况科研成果研究队伍国际交流科技合作研究生教育文化建设党群园地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机构简介  
  所长致辞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的委员会  
  科技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组织机构  
  院士专家  
  历史沿革  
  院所风貌  
  历年新春献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老网站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2021/05/27 | 【 【打印】【关闭】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成立于1964年,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水声学研究室、空气声学研究室、超声学研究室和位于海南、上海、青岛的3个研究站,是从事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2014年以来,声学所作为中国科学院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海洋创新院)依托单位,扎实推进建设工作,海洋创新院于2016年底通过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目前,声学所在北京设有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个研究单元;在海南建有南海研究站、在上海建有东海研究站、在青岛建有北海研究站,在嘉兴市与地方政府共建了声学技术转移中心。

  声学所定位是:主要致力于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学科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发展研究,围绕未来510年我国在海洋、安全、能源、生命健康和信息网络等领域的战略急需,着力破解与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的前瞻性重大科技难题与系统集成瓶颈,着力提升自主创新与竞争能力,取得创新性重大成果,引领学科发展方向,保持特色鲜明和不可替代研究所的地位,把声学所打造成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国内外一流的国立专业研究机构。

  特色研究方向包括: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和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声学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高性能网络与网络新媒体技术。

  声学所拥有包括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截至2020年底,共有在职职工8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9人,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45人。

  声学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设有物理学(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3个学科学术型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电子信息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截至2020年底,共有在学研究生570人,其中硕士生285人(含微电子学院学籍13人)、博士生285人,在所联合培养研究生17人。目前在站全职博士后30人。

  2020年,共有在研项目968项(包括新增项目352项)。

  2020年,“奋斗者”号声学系统在万米海底实现了远距离、大深度的多制式高稳定双向高速数字水声通信,最大工作深度达10909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于惯导与多普勒测速仪、超短基线定位声纳的水下高精度自主导航设备,采用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支持“奋斗者”号实现了马里亚纳海沟“大海捞针”,完成连续、自主、精确、可靠的水下导航定位;全海深前视成像声纳、避碰声纳多种多部声纳,实现了潜水器对海底的全覆盖探测,超视距观测和精细测量。

  2020年,完成了全海深水声记录器样机西太平洋6000米级过程海试,海试结果记录数据良好。之后,记录器布放到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渊海底,开展为期一年的海上试验验证。冰下信道认知水声通信技术完成了基于信道认知的变数据率通信技术研究,开展通信信号通信质量评价技术和信道自适应同步技术研究,完成水声通信原理样机的研制和改进,参加第十一次北极科学考察。

  2020年,为通信金融、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先进网络信息与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进一步推进了常州“水下电动航行器”项目产学研合作;参与了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等,在各社会相关领域,强化科技支撑的融入。

  2020年,“合成孔径成像声纳研究集体”获中科院杰出成就奖;“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研制”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45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特等奖;“水下声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0年,共发表论文253篇,其中期刊论文216篇,国际国内会议论文57篇,SCI收录82篇,EI收录及CPCI收录135篇。出版著作3部,主持国际标准1项。申请专利191项,其中发明专利175项;通过PCT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外专利37项;专利授权249项,其中发明专利234项,欧洲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3项。

  2020年,声学所组织印度洋调查2航次,参加深海所1航次和参与北极实验的1航次。开展极地深海区域水声环境特性理论和仿真研究等,在三维声场混合模型、噪声场反演海洋环境及利用声场起伏监测内波等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2020年,声学所持续改善基础科研环境。科研综合楼项目克服新冠疫情影响,项目建设平稳有序,荣获北京市2019-2020年度结构长城杯金奖;东站水池实验楼通过项目验收,成为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中第一个完成验收项目。

  声学所是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实验1”号科学考察船的法人单位,该科考船在2020年度完成了5个科学考察航次任务,在航174天,安全航行1.9万余海里。

  截至2020年,共有37家公司,其中研究所本部直接投资公司11家,下属站点直接投资公司3家,声学所控股公司投资23家。

  声学所是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物理分会等学术机构的挂靠单位。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有《声学学报》(中、英文版)《应用声学》《网络新媒体技术》《声学技术》《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和《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1996 -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1605719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01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