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和中共中央党校青年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陈宇学作了题为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的发言。她在发言中指出,我国最缺的人才是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陈宇学认为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自主创新能力里的一个亮点。同时,“十二五”规划建议对科技创新能力还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提了很多年,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提了很多年,为什么依然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陈宇学在发言中从完善体制机制角度对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
陈宇学认为主要有五大体制机制需要完善。第一是科技投入与管理,第二是人才培养、使用与管理,第三是科技成果的评价管理,第四是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第五是金融中介服务。陈宇学主要从科技投入与管理和人才两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于科技投入与管理,从投入角度来讲,这么多年国家一直增加研发投入,2009年我国研发投入总量居世界第四位,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是1.54%,虽然不及美国的3%,但作为发展阶段来讲确实不错。但是我们存在两个突出的体制问题,一个体制问题是分散重复,另一个是结构失衡。
陈宇学举例说,科学研究有三类,最基本的是基础研究,然后是应用研究,试验开发,这三类按照创新性国家一些例子来看,比如美国,基础研究占整个科学研究比重的18%,日本达到13%,瑞士甚至达到了30%,而我国一直徘徊在6%。基础研究是创新之源,如果我们过去在“十一五”或者更早时期还可以通过进行应用研究的投入,试验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来支撑经济发展的话,那么在未来“十二五”到2020年要这样走可能行不通,因为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的互动必须深入到基础研究的层次和水平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紧密结合。陈宇学不认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上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小。她认为第一技术是有储蓄的,是有积累的,这种积累是一个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单靠单一技术突破不可能走的太远。第二,基础研究是孕育原始性的创新领域,需要基础条件,需要长期的研究积累。
针对此,“十二五”规划建议里提了一些好的建议。一个就是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使科研经费更有效率。第二就是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第三是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促进整个未来经济的发展。
关于人才,陈宇学通过调研发现,创新本身不是问题,创新的问题是人才,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的机制体制。
陈宇学指出,虽然我们现在的人才很多,据统计我国科技人才总量居世界第一,研发人员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缺的是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是我们缺的一类人才,过去我们一谈到科技创新人才就想到科学家、科技人才,但是按照创新之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更多强调的是企业家的精神,创新精神。这个创新是要把科技成果产业化,这就需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把它推向产业化,这才是真正的创新。而现在由于机制体制的问题,部分国有企业的创新,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还是不够的。另外由于环境体制机制的问题,我们的中小企业,有些企业家不敢创新,这时候就需要完善体制机制来促进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挥。
第二类人才是科技领军人才,叫帅才,现在的创新已经不是一个发明独自来做,现在都是集成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结合。比如说这次美国人很佩服我们高铁的发展,我们高铁的自主创新,它的集中的做法就是能够把科技资源进行集成,而这就需要我们有帅才,既懂技术,又能把院士们,企业家们,科研人员们拢在一起,实现产业化,这是对帅才的要求,我们单个的人才不缺,关键缺的是领军人才,关键是帅才。“十二五”规划建议里也提到三个建议,一是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二是改进人才的管理方式。三是明显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比重。实际上就是想通过我们人才的管理体制来推进科技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