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公仆陈淳事迹简介
陈淳同志1950年生于北京市,童年随父亲下放来到吉林市。1968年参加工作,当过知青、工人、市委机关干部,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走上领导岗位,先后任吉林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委研究室主任、市体改委主任,1993年至今任吉林市委副秘书长。
1998年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吉林市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发展进入了艰难爬坡的关键时期。此间,市委两次委派陈淳兼任市企业改革办公室常务副主任(1998年至2000年,2004年至今),一次兼任市企业和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在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工作岗位上,陈淳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身心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为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获得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和吉林市“优秀勤廉公仆”、“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陈淳是我市党员干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代表,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的功臣,是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典范。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大量社会矛盾,群众上访一时成为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普遍现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和社会稳定工作,完善了工作机制,加强了领导力量。陈淳主持的企改办和稳定办,主要职责就是推进改制,接待上访,解决难题,化解不稳定因素。
陈淳对待群众的态度,映衬着他鲜明的政治立场。他对处于弱势地位、面临实际困难的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每当看到那些就业无门的下岗职工、因拿不起供热费而挨冻的老同志、因领不到养老金而四处求助的退休人员,心中便顿然升腾起为他们排忧解难的责任感。他说对待上访群众要有“四心”:接待来访有热心,听取意见有耐心,解决问题有真心,改正错误有决心。他经常教育工作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假如自己是上访群众,或者来上访的是自己的父母兄弟,该怎样对待他们。
陈淳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所在。在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中,真正做出牺牲的是那些在体制转轨过程中自身利益受到影响的群众,特别是那些停产、破产企业的下岗职工,没有他们付出代价,改革就不会顺利推进。这一时期出现较多群众上访是正常的。一些群众遇到困难或权益受到侵犯,想找党委和政府讨个说法、诉诉委屈,这是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2年,原九站造纸厂几位退休职工多次上访,陈淳看他们年岁大行动不便,就说有事儿给我打电话就行,别老往市里跑了,并把办公室、手机和家里的电话都告诉他们。从此,陈淳的电话向所有来访群众公开,也不设来电显示,无论白天晚上,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谁打来电话,他都认真接听,耐心解答。
陈淳看到,来上访的多数是弱势群体和没什么权势的基本群众,找政府上访寄托着他们莫大的希望。他说,我们讲以人为本,就要以这些基本群众为本。因此,上访群众只要找到他,他都会耐心接访,真心帮他们办事。原昌邑区所属的卫生纸厂等三户企业破产时没有给退休职工接续养老保险。从1999年开始,停发养老金的数百名退休人员多次到区、市、省上访。2001年,他们每人出5元钱,选出代表进京上访。国家信访局的同志把陈淳介绍给他们,说他能帮你们解决问题。几位老人在市稳定办找到了陈淳。陈淳当即表示,你们别再上访了,这事我办,一定给你们满意的结果。他亲自带人到区里进行调查,认为上访要求合理,应该予以解决。为此,他多次找区委、区政府领导沟通情况,求得支持。由于年久无人保管,这些退休人员的档案遗失了。陈淳组织工作人员从仓库的废纸堆里找到几张工资表,作为确定养老金标准的依据。在社保等部门多方协助下,358名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接续问题解决了。回想起多年的上访经历,这些老人感慨万千。他们反复说着两句话:一句是有困难还得找党、找政府!另一句是,如果党的干部都像陈淳这样该有多好!
陈淳总结出做上访群众工作的“四条规则”:一是要见不要躲,没有干部害怕群众的道理;二是要疏不要堵,接待上访的实质是要同群众交流和沟通,而不是要把上访堵住,把群众顶回去;三是要冷不要热,遇到突发事件,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尚不清晰时,要先调查研究,缓和矛盾,不要急于下结论表态,“热处理”容易出偏差;四是要柔不要刚,同群众打交道,在方法上必须和风细雨,不能和群众动气对着干。原市一建子弟学校在企业改制后移交地方,但由于种种原因,剥离和移交工作停滞了8年,教职员工连年上访,一直没有结果。2006年8月,陈淳接手这个积案,把问题搞清楚后,他多次协调区政府、学校和相关部门,用政策统一认识,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两个月内实现了顺利移交。如今这所学校与丰满区实验中学实现了资源整合,扩大了生源,教师工资收入由原来每月700多元增加到1500多元。该校校长带领教师代表找到陈淳这个“恩人”,说没拿什么东西感谢你,我们一起给你鞠个躬吧。陈淳黯然动情。他说,都讲“师道尊严”,这是老师拿“尊严”给我鞠躬啊,我实在是承受不起!
陈淳把自己作为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赋予的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了大量历史积案和疑难问题。在稳定办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直接接待群众上访代表千余人次,组织各部门排查出全市不稳定因素800多件,解决了590多件,有效缓解了群体性上访频发的态势,维护了社会稳定。
2001年,北极街桃园新村的开发商因对法院执法有异议,扔下6栋“半拉子”楼和未建工程出走躲起来,工程停工,造成570多户动迁户和购房户不能按时回迁、入住,群体性上访接连发生,上访群众情绪激烈,成为当时全市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之一。2002年市委领导责成陈淳处理此事。他认为最终解决问题是让群众住进新居,最紧迫的是把房子尽快盖起来,最关键的是筹集建房资金。在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他与相关部门经过艰苦努力,通过资产抵押、政策置换等办法筹措资金1800多万元,恢复了工程建设。在近3年时间里,陈淳先后接待上访群众200多批次,协调与此事相关的18个县(局)级部门和处科级单位办事100多次,到施工现场100多次,到开发公司办公100多次。6栋住宅楼于2005年2月竣工后,他又随叫随到,帮助协调解决居民供电、供水、供热和有线电视安装等问题,直至小区居民顺利入住、拿到房屋产权证。小区居民敲锣打鼓给陈淳送来一块匾,上书“党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表达感激之情。
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他用“四心”接待上访群众,为群众办事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善于化解社会矛盾、解决难题的攻坚能力;学习他维护群众利益,敢于承担责任、纠正错误的无畏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为群众办事不图回报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学以致用的求知态度和良好学风。
吉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曲国良宣读了《中共吉林市委、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向陈淳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决定》号召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开展向陈淳同志学习活动认真抓紧抓好。要运用各种生动有效的形式,宣传陈淳同志的先进事迹,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好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发扬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牢记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创新有为、清正廉洁,为百姓办实事,做群众贴心人。要通过开展向陈淳同志学习活动,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让陈淳式的好干部不断涌现出来。
报告会前,徐建一等市领导亲切接见了陈淳同志,称赞他为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典范。陈淳同志表示,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期望,再接再厉,为构建和谐吉林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