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所团委组织参加“声音科学与艺术”实验室开放日活动
四月的北京乍暖还寒,但桃花、玉兰和迎春花已在绿化带里竞相绽放。4月3日,北京声学学会、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组织研究生实验室互访活动,声学所团委组织中科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超声技术中心、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单元的同学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
在中国传媒大学孟子厚老师和北京声学学会朱亦丹老师的热情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录音系录音棚、学校电视台、传播声学研究所声学实验室以及艺术教育中心排练厅。
在宽敞明亮的录音棚里,同学们了解了关于录音棚的方方面面,比如:装修材料的声学特性与标称不符时,如何实现期望的混响效果;监听室搭建无反射区时遇到的种种难题。很多声学专业的同学表示这是第一次亲耳体验到书本上讲的“混响时间”“混响半径”等概念,兴奋不已。
录音棚
监听室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亚洲首个大学里的4K演播室。这个演播室占地1400平米,连同导播间及附属设施几乎占据了整个教学楼。信号处理方向的同学看到复杂的调音台甚是激动,发出感慨:“做实验时,我们只是把振动的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而他们把舞台的各路信号转化成节目的音频,看着相类却别有天地。虽然处理的都是声学信号,但由于应用不同,设计的思路便大相径庭。”
4K高清演播大厅
参观完演播厅与转播车后,同学们来到了传播声学实验室,依次走进消声室、混响室、录音室、语言声学实验室、虚拟环境实验室、超静音实验室。超静音实验室给人印象最深,其本底噪声能够达到-10分贝,可进行听觉生理与心理测试。据介绍,搭建这些实验室历经数十年,耗费了两代人的心血。在消声室里,同学们还体验了平日里很难感受到的低频声波、永乐大钟和松潘嘎咪寺藏号,十分有趣。
消音室及超低音实验装备
超静音实验室
在学术交流阶段,同学们听取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关于虚拟声重放、多通道耳机、视听审美、诵读音声等主题的报告。
学术交流
整个交流活动在愉悦新奇的氛围中结束,大家纷纷表示收获丰厚,希望再有机会参加类似活动。
附件下载: